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以先鋒模范為鏡

四川仁壽縣信訪局長吳菊芬:百姓滿意才滿分

人民網記者 張 忠 張 文

2014年04月19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吳菊芬(右)到曾經的老上訪戶董克軍家裡“走親戚”。
  本報記者 張 文攝

4月9日一大早,縣信訪局長吳菊芬一手提著水果,一手拎著公文包,挽著袖子匆匆走在雙堡鄉殷壩村的田坎上。

“吳局長,您又來走親戚?”有村民遇見吳菊芬,老遠就打招呼。

她來殷壩村多次,村民幾乎都認得她。大家知道,吳菊芬“走親戚”,就是來看望老上訪戶。做了近十年信訪干部,吳菊芬有多少“親戚”,她自己也說不清。

平均每年接訪2000余批次,難怪她的“親戚”數不清。對“親戚”們的合理訴求,吳菊芬總是想盡辦法協調解決,並通過定期回訪、結對幫扶等方式,主動了解對方困難。“上次說的問題解決得滿意不?還有什麼不滿意就開口。”這是吳菊芬“走親戚”時最愛問的一句話。

時間一長,大家便親切地稱她“吳滿意”。

急性子

“老百姓的事,一天也拖不得”

吳菊芬的急脾氣是出了名的,當初還在鄉鎮工作時,熟悉的人常說她“早上割小麥,下午就要做成餅”,做起事來風風火火。

調到信訪局,吳菊芬的急脾氣“升級”了,她立下“群眾上門,必須當天接待、當天給出初步說法”的規矩。

“但凡能有點辦法,誰願意往我們這裡跑?遇到問題,實在沒招數了才會找信訪。”吳菊芬常勸導同事:“老百姓的事,一天也拖不得!不給上訪群眾吃下定心丸,再簡單的信訪都可能復雜化。”

就是這樣的“急性子”,化解了無數上訪群眾的焦急和不滿。大化鎮紅塔村村民王紅殷因為宅基地測量的問題,找多個部門解決都沒能得到滿意答復。無奈之下,他找到信訪局“想最后討個說法”。來到縣城已經是晚上8點多,按照信訪局大廳裡挂著的局領導聯系電話,王紅殷給吳菊芬打了電話。

“老王,你稍等!我馬上過來。”王紅殷至今仍記得,從未謀面的吳菊芬在電話裡的這一句話讓他心裡踏實了下來。那天,吳菊芬跟他在會客室聊了三個多小時,寫了好幾頁的信訪卷宗。最后,吳菊芬告訴王紅殷,他的事一旦納入備案,信訪局一定會幫他徹底解決。

后來王紅殷才知道,那天吳菊芬去幾個鄉鎮看望曾經的上訪戶,剛回到家就接到他的電話,晚飯都沒吃就趕到局裡,再回到家已是凌晨。

吳菊芬雖是急性子,卻也“急功出細活”。

一次,吳菊芬正在辦公室接訪,一位蓬頭垢面的老婆婆突然闖進來,吳菊芬謙和地招呼她坐下,她卻冷不防朝吳菊芬身上吐了一口唾沫,隨后便拉開嗓子罵了起來。吳菊芬支走隨后趕到的保安和其他人,等老婆婆罵累了,給她泡上茶,輕聲細語地詢問具體情況。原來,這位叫李芳雲的老人是文林鎮金馬村村民,一家三口僅靠遺屬補助金過日子,生活非常困難。她一直誤以為當地政府補助金沒給夠,才到信訪局來鬧。

吳菊芬核實了老人家中的困難后,一方面為其請來心理治療師做心理疏導,一方面協調村鎮干部為其增加生活困難補助。現在的李芳雲和吳菊芬以姐妹相稱,也是吳菊芬走得最勤的“親戚”之一,她逢人便說:“吳小妹了不起,對上訪戶都像親人一樣!”

下一頁
(責編:吳思瑤、趙晶)
相關專題
· 致敬基層好干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