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雪山鐵骨——追記四川甘孜州委常委、宣傳部長畢世祥(上)

2014年04月03日10:51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雪山鐵骨

  畢世祥同志在白玉縣同結對親戚察看鄉村公路建設情況。

  畢世祥同志在寺廟開展同心同向工作。

  “干部干事情,就要有不落罵名的敬畏”

  功不必在我,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

  有人說,畢世祥敢打頭陣敢擔當,什麼都不怕。

  然而,怕與不怕,從來都是相對而論,他也有怕的事。

  他在旅游局長位置上,最怕有人隻顧眼前,盲目開發。

  1999年,他得知稻城縣准備修一條從日瓦鄉到洛絨牛場的公路,他打開旅游發展規劃圖一看,急了:這條路穿過亞丁景區,將會對景點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必須剎住!他立即叫上司機,帶領工作組風急火燎趕往稻城。他與縣委主要領導交換意見,從長計議,達成共識,才保住了如今的香格裡拉之魂——稻城亞丁。

  他任副州長時,分管農業,最怕的是下車伊始,依哩哇啦,在老百姓面前不切實際地瞎指揮——今年種這樣,明年種那樣,搞了不少“標志性”項目,結果年年無望,讓群眾在背后戳脊梁骨。

  他告誡手下干部:“功不必在我,要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他帶領他們不分晝夜,深入細致調研,因地制宜制定出甘孜州北部生態、南部特色和東部效益農業的發展新構架。還實施了“院州”農業科技合作,策劃了“四川省農業科技進藏區行動”等。他分管甘孜州農業4年,一年上一個台階,創下了農業產值“四連增”。

  畢世祥常說,“干部干事情,就要有不落罵名的敬畏”。

  2011年11月,畢世祥在擔任甘孜州副州長的同時又擔任了州常委、宣傳部長。剛走馬上任,就有一樁職責,讓他感到沉甸甸的,害怕干不好。

  畢世祥生長在高原藏區,打小就受藏文化熏陶,深知藏民族文化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傳承和弘揚優秀藏民族文化,是他多年的一個夙願。

  為此,畢世祥又忙碌起來。

  一個個靜寂的夜晚,他獨自坐在熒屏前,敲鍵盤,查資料,熬紅雙眼﹔一個個空曠的黃昏,他帶隊行走在寺廟和藏寨,聽佛音,訪藝人,流連忘返﹔一個個清涼的早晨,他乘車外出取經,上北京,下廣州,開闊眼界。

  一段時間,同事說他忙得像個“瘋子”,他卻笑笑,說:“藏文化隻能弘揚不能丟失,我這個藏區宣傳部長責任重啊,我做夢都擔心干不好,怕愧對工作崗位,挨后人的罵。”

  弘揚藏文化,畢世祥走了兩步棋:

  走向世界——

  搶抓機遇。他向國家文化部爭取到了“歡樂春節”的出國演出活動。他又親自率州民族歌舞團一行29人,赴斯洛文尼亞、保加利亞演出,用傳統的藏民族歌舞展示了當代藏族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受到斯洛文尼亞大使和保加利副總統的高度評價。

  搶抓項目。在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上,甘孜州的鍋庄舞、藏戲、巴塘弦子、川西藏族山歌、藏族金屬鍛造技藝、甘孜州南派藏醫藥、水淘糌粑等榮獲最高獎項——“特別獎”和“太陽神鳥”最佳表演獎﹔完成丹巴、甘孜、爐霍山歌220首、鍋庄185首、甘孜踢踏24首共計4000多分鐘的音頻錄制和對外發行﹔幾年來,“康巴作家群”崛起,創作成就斐然,僅2013年,全州共創作文學、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曲藝小品共740余件。

  走向基層——

  畢世祥任州委宣傳部長兩年多來,強調最多的是“基層是宣傳的第一陣地!”他說:“送米送油更要送文化。”

  他組織制定了甘孜州群眾文藝覆蓋全州鄉村的文化惠民方案,發動群眾表演當地的民族歌舞和民間特色節目,讓農牧民群眾唱起來、跳起來、笑起來、樂起來,唱響了送文化、“種”文化、傳承文化三部曲。

  每年,甘孜州民族歌舞團以80場以上、各縣以50場以上的覆蓋速度強力推進,截止2013年底,州縣送文藝下鄉場次已達1400多場,覆蓋200多個鄉鎮。石渠縣長沙貢馬鄉村民其美多吉激動地說:“沒想到在家門口還能看到這麼精彩的節目,真是太高興了!”

  他還到一座座寺廟去考察和宣講。與活佛、僧侶交朋友,把寺廟的藏文化保護與傳承當大事,親自為石渠縣覺悟寺等大殿翻新爭取到項目資金。

  弘揚和傳承藏文化,畢世祥披肝瀝膽,追求卓越。

  他辦公室的一面牆上,挂著一張甘孜州地圖,群眾文藝演出覆蓋過的鄉鎮,他都用紅旗標注。越來越密集的紅旗,“插”上越來越多的高山牧場和深谷村寨,鮮紅著藏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劉裕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相關專題
· 畢世祥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