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記者 黃子娟
航空兵部隊在對地實施轟炸訓練。賁道春攝影
飛最新型的飛機,做最驚險的動作,出最有分量的結論
中國試飛研究院的科研人員有個共識:試飛員是新戰機的“試用者”,隻有他們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通過試飛對戰機進行反復檢驗,才能使設計缺陷充分暴露和逐一改進。
那年,某新型戰機進入大側風試飛階段。一連幾天,天氣異常,機場地面風速都超過了設計數據。空軍級試飛專家張景亭心急如焚。
“假如今天是實戰,怎麼辦?要和敵人‘商量’等風速小了再戰?”他下決心要改變這種被動局面,提高新機性能。通過認真分析飛機的氣動外形特點及放傘后產生的風標效應,並利用計算機模擬各個操縱動作對舵面產生的力矩作用,他制定了“大側風”試飛方案。
試飛那天,側風超過設計值3米。張景亭按照處置預案起飛。開始飛機狀態一切正常。然而放傘后發生意外,傘的風標效應大大超過了預期,機頭劇烈偏轉,飛機急速滑向跑道邊緣。說時遲,那時快,張景亭機智地拋掉減速傘,不斷修正方向,終於將戰機穩穩停在跑道邊上。
張景亭修正大側風的操縱方法,在該型戰機操縱中得到普遍推廣。
那是一個讓鄧友明難忘的日子。
那年初冬,某高原機場,鄧友明和機組成員駕駛新舟60飛機,執行空中結冰課目試飛。這次試飛,要求機翼和尾翼翼尖結冰厚度達到25mm。
試飛那天,雲層既厚又密。雲層中可見漂浮的過冷態水,這正是空中結冰試飛的絕好條件。
在3000多米的高空雲層中飛行,如同夜航,稍有閃失,就有可能撞山。隨著機翼前緣結冰越來越厚,飛機越來越難操縱,機頭下沉,飛機開始飄擺不定,發動機葉片轉起來很吃力。鄧友明明白,葉片翼尖已開始結冰。但為了取得完美的結冰數據,他決定延長滯空時間。3個小時后,失速出現了,飛機像鐵砣一般墜向地面,“貪婪”的鄧友明才和機組駕駛飛機著陸。
科研人員一測量,翼尖結冰已達35mm,機翼部分已結成冰砣。
以前,有外電曾報道:“從技術能力上看,中國民航飛機要飛空中結冰這樣的高難度科目,還需一定年份。”試飛成功后,這家媒體又說道:“想不到中國也有這樣的高精尖試飛人才,從此不可小覷他們。”
三角翼飛機失速尾旋,是世界公認的“死亡禁地”,也是試飛中必須攻克的難關。國外在失速尾旋項目的試飛中,就損失過數十架飛機,數十名試飛員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人類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就是因為飛機進入尾旋而命殞蒼穹。
誰敢挑戰這個難題?試飛員們紛紛站了出來。
經過層層淘汰選拔,國家派盧軍、雷強到國外某知名試飛員學院飛三角翼失速尾旋。
歷經艱險,成功飛完米格-21正負尾旋100多次后,雷強感覺教科書上規定的負尾旋不能超過3圈,並不是極限值。雷強下決心要把該國幾代資深試飛員用生命換來的,且已經“封頂”的極限刷新。
在一名老試飛教官的陪同下,雷強跨入前艙,他駕機直沖萬米高空。飛機進入負尾旋狀態后,以4秒鐘一圈、一圈600米的速度仰扣滾轉下墜,“鬼門關”近在咫尺。1圈,2圈,3圈……飛機像陀螺一樣越轉越快,教官大驚失色:“雷,改出、改出!”雷強操縱著飛機直至進入4圈,才改出“倒飛”狀態。伴隨一聲轟響,飛機重新啟動,調整姿態后安然落地!
60多年來,試飛員身上有太多這樣的故事我們無法翔實記錄,隻能擷取其中的幾個片斷——
李中華駕駛殲教-7試飛80多架次,經歷10多次重大致命空中停車和意外險情,驗証探索了三角翼型戰機平飛、側飛、倒飛尾旋等技術。
徐鵬德、呂振修在運-7某型飛機上首次完成了失速適航試飛,填補我國航空史上的空白。
空警-2000試飛任務的圓滿完成,結束了我國沒有預警機的歷史,為提高我軍空中預警指揮能力做出突出貢獻。
……
一支逐日追天的部隊,每攀越一個高度,總要在歷史長河中,用英雄的氣概凝重落筆。披肝瀝膽鑄鐵翼,試飛鋪就通天路。作為集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為一體的空軍試飛部隊,60多年來,胸懷強國夢、放飛強軍夢,在藍天追風逐電,在蒼穹揮洒豪情,把崇高的愛國情懷化作一個個腳踏實地的強軍行動,為中華民族的百年復興夢,譜寫一曲勇於探索、催人奮進的天路壯歌。
相關專題 |
· 空軍英雄試飛員群體先進事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