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憑添博天之識
“我國航空科研試飛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要縮短差距,就得拼命地鑽、虛心地學。”
西安,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作為中國戰機發展史的見証者,幾名滿頭白發的專家這樣描述試飛員的“代差”:“第一代試飛員是勇氣型的,具有‘藍天拼刺刀’的勇敢﹔第二代試飛員是技術型的,試飛經驗非常豐富﹔第三代試飛員是知識型的,他們不僅是新型戰機的試飛者,也是設計研制的主要參與者。他們准確的稱號,是試飛工程師。”
李中華,就是這樣一名知識型試飛員的杰出代表。
1994年春,我國首次選拔李中華等3名試飛員,赴俄羅斯試飛員學院深造。語言,是李中華和戰友們學習的第一個障礙。“隻能拼了!”那段時間,房東俄羅斯大嬸、剛上小學的俄羅斯小姑娘,都成了他們學習俄語的老師。最終,他們不光能用流利的俄語對話,還能用俄語書寫論文進行答辯,以全優成績順利通過考試。
然而,走進俄羅斯試飛場,李中華驚訝不已:俄羅斯試飛員個個是多面手:一會兒飛殲擊機,一會兒飛轟炸機,一會兒飛運輸機,甚至還飛直升機!
於是,他和戰友們暗下決心:“我們也要當試飛多面手。”一年中,他和兩名戰友每天隻睡5個小時,上千次地演練,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國際試飛員的全部課程。3次赴俄深造,他不僅試飛了“米格”系列的所有機型,還飛了“蘇霍伊”系列的主要機型,甚至還飛過大型客機圖-154,成為一名響當當的“全能試飛員”。
回國時,李中華沒有帶回一件洋貨,卻帶回了30多公斤寶貴的試飛資料。他和戰友們結合中國的試飛特點,編寫出中國最新的《試飛大綱》,推廣到全空軍試飛部隊。他們整理出的《試飛員培訓手冊》,為大批優秀試飛員脫穎而出打下堅實基礎。在試飛部隊期間,李中華參照國外做法,把所有機種的飛行參數、戰技指標、飛機性能都繪制成圖表,給戰友們詳細講解﹔組織戰友們在國內試飛界率先建立了第一個衛星導航試飛系統,為試飛員長距離轉場、在陌生機場起降提供了先進的導航平台。
在大學裡,李中華學的是發動機專業,對飛機的五臟六腑了如指掌。但是,他從不滿足,一有空就到裝配車間觀察飛機組裝過程。凡是李中華參加的試飛任務,沒有報廢一次起落﹔他在空中飛出來的數據不僅能校正,有時還能修改科研人員精心設計的數據。同時,他也是是試飛界出了名的“活字典”、“問不倒”,某型飛機低空大表速、電傳飛機的首次著陸等高難度科目和動作,都是他飛出來的。試飛員們說,隻要中華在現場,什麼問題都能給你講明白,讓你像吃了“定心丸”一樣踏實!
在殲-10戰機試飛中,李中華先后提出10多項設計改進意見和建議,都被一一採納。如今,給部隊下發的飛行手冊中,很多數據都是李中華率先探索出來的。2007年,我國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國產戰斗機殲-10,被評為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李中華是獲獎試飛員之一。這是中國科技界最高獎,是無數科學家畢生追求的目標。李中華作為一名空軍試飛員,驕傲地擁抱了這一崇高的榮譽!
來源:空軍政治部宣傳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