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一條“熱線”的生命力

黑龍江哈爾濱政風行風熱線十年探索紀實

2013年04月09日13:42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2月26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公安局《服務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25項措施》及《簡化行政審批程序便民利企60項規定》出台。其中,有25項涉及戶政,如規定居民臨時身份証申辦當天就能領取,放寬對應屆畢業大學生、外來人口及農轉非等人群的落戶准入,等等。

推動這些新規定出台的,是哈爾濱政風行風熱線去年9月23日組織的一期公安戶政專場節目。

“當時群眾提的問題集中在持有外地城市戶口,想在哈爾濱落戶,怎麼辦手續﹔外地到哈工作人員在本市購買住房總額不足15萬元,能不能在這裡落戶。”市公安局戶政管理支隊戶口審批科科長王丙華回憶,“錄完節目后,市糾風辦即督促我們回應、解決這些問題。”

從2003年到2013年,在哈爾濱政風行風熱線的第一個十年中,這樣的事並不鮮見。有人也許會問,一條“熱線”究竟能做什麼?哈爾濱用探索和實績給出了答案——

十年,“熱線”累計播出506期,舉辦54場專題活動,87個部門及行業的工作人員現場受理群眾訴求13555件,辦結13379件,辦結率98.7%,群眾滿意率97%﹔“熱線”節目每期的聽眾達20多萬戶,位列市電台19個主打欄目之首,並連續8年被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列為“為百姓辦的實事”之一。

“熱線”也要走基層?

進社區、進農村、進廣場,面對面答疑解難

在今年初召開的哈爾濱市紀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上,哈爾濱市委書記林鐸強調,要改進工作作風,千方百計、竭盡所能地多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十年來,哈爾濱政風行風熱線的生命力就在於它不斷調整思路,想著法兒為群眾辦實事。

為擴大影響力和訴求收集面,2005年,“熱線”走出直播間,走進基層,開始制作多部門開放互動的現場直播節目。

2008年6月,“熱線”走進阿城區進行戶外直播。當時的舍利鄉新合村徐家屯村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通了熱線電話,反映村民出行難的問題。

徐家屯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村民出行隻有兩條路,一條是村東一人寬的木板吊橋,另一條是經由涵洞繞行鄰村。雨天,村民隻能爬著過吊橋,很容易掉下去,村中已有幾人因此喪生﹔涵洞也常被淹,孩子上下學隻能由家長背著走。就因為路的問題,這些年,徐家屯始終摘不掉貧困的帽子。

“熱線”受理訴求后,按流程將此轉給了市交通局。該局立即安排人員實地踏查,研究建橋方案。

建橋最難在資金。在市糾風辦和電台記者的跟蹤督辦下,市交通局多方努力,爭取到了省交通部門的支持,新合村徐家橋正式被列入哈爾濱市危險橋涵改造計劃,由市政府補貼資金15萬元。市交通局又協調市扶貧辦和鎮村兩級,補上了其余的資金缺口。

最后在修橋過程中,市交通部門還落實了4公裡的農村公路建設計劃,讓新合村3316戶人家多年的行路夢變成了現實。

如今,“熱線”進社區、進農村、進廣場舉辦戶外直播活動已成為一種常態。截至目前,“熱線”已舉辦戶外直播23場,為群眾辦實事千余件。各上線部門也紛紛開始走進田間地頭,為群眾排憂解難。

“‘熱線’不是開通了擺在那裡就可以。首先要擴大宣傳面,讓群眾知道有這麼一個便捷的渠道,其次要去主動找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姜國文每年審定“熱線”的直播方案,及時調整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參加。

2008年,“熱線”還首次舉辦行風專題直播,圍繞教育亂收費問題邀請市教育、物價、財政、審計、新聞出版5個部門參加節目,聽取市民意見,受理舉報投訴。截至目前,“熱線”已舉辦交通環境、城管執法、水電氣、社保、供暖等行風專題直播節目39期。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糾正“四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