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印象·菊美多吉

菊美多吉其人其事

2013年03月25日10: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6、為了牧民早搬新家

為轉變長期以來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現狀,切實提升牧民群眾的生活質量,2009年,四川省啟動了牧民定居行動計劃,菊美多吉所在的龍燈鄉拉日村被列入了首批建設的定居點。由於幾千年來的傳統,牧民們對“牧定行動”很不理解。菊美多吉便帶領鄉干部,長期輾轉在海拔4000多米的牧場,深入到牧民的帳篷,講政策、做宣傳,時常一呆就是一整天。有時牧民到草原深處放牧,他與同事們還得到草原上苦苦尋找,餓了就啃一點隨身帶的干糧,渴了就喝草原上的河水,夜深了就地搭建帳篷,夜以繼日地開展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拉日村成為了四川省牧民定居示范點和四川省省級文明村。

2010年,組織上考慮到菊美多吉身體已不適應在高海拔地區工作,將他調離了龍燈鄉到海拔低了近1000米的瓦日鄉工作,當車行至拉日村時,他下車沿著拉日村寬敞的水泥路圍繞全村走了一圈,看著一幢幢藏家別墅式的牧定新房、整潔的村貌、嶄新的太陽能熱水器和路燈,菊美多吉激動得含著淚水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的心血沒有白費呀,如今牧民們也能過上現代化的生活了,我做的一切都值了!”

如今,行車至拉日村前,一座座漂亮的藏式小別墅、一台台太陽能熱水器已經成為了草原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家家房屋上冉冉升起的炊煙無不訴說牧民們幸福的生活。搬進新房的村民澤布總是感慨地說:“要不是菊美鄉長一遍又一遍地做我們家的工作,我們現在肯定還住在又冷又潮濕的帳篷裡。現在,我的孩子也能和城裡孩子一樣就近上學了。”

瓦日鄉工作篇

7、人背馬馱成歷史

道路不暢,嚴重影響了瓦日鄉群眾的生產生活,全鄉八個行政村在幾年前通村路,更沒有連戶路。距離鄉政府25公裡的布日俄村,一條滔滔不絕的鮮水河,隔斷了村民們的交通,全村群眾在貧困線上苦苦掙扎,村民們要爬山涉水經過一座搖搖欲墜、破敗不堪的鐵索橋,繞道才能到達縣城鮮水鎮。鄉政府所在地的孟托村,也隻修建了通鄉路,全村由於人口較多,建設缺乏合理的規劃,缺乏建設資金,修建通村路和連戶路的難度相當大,運送生活用品和農產品隻能依靠人背馬馱。

作為從農村成長起來的基層干部,菊美多吉深知交通不便給父老鄉親帶來的巨大困難,他剛到瓦日鄉擔任鄉長,就把修路作為全鄉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來想、來謀劃。為了修橋筑路,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爭取回來40萬元資金,對布日俄村的通村橋進行了全面加寬加固,大大增強了該橋的承載和通行能力。在交通部門的支持下,修通了通往布日俄村18公裡的通村路,中小型車輛可以暢通無阻的直達全村,讓全村28戶315人徹底告別了肩扛背駝的歷史,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孟托村地處鄉政府所在地,人口居住較集中,菊美多吉剛到瓦日鄉工作的時候,全村公路僅僅能通到村口,群眾出行難。傾聽民意,關注民生,菊美多吉把修通孟托村的通村路和連戶路作為加快全鄉基礎設施建設的突破口,經過他的積極爭取,孟托村的通村連戶路建設納入了全縣公路建設的總體規劃,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項目資金投入十分有限,他組織全村群眾開展義務投工投勞,有的群眾不願意,他以身作則,與大家一起干,挨家挨戶地做群眾的思想動員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謂苦口婆心:“鄉親們,大家想一想,我們為什麼窮?為什麼居住在高山的很多人到死都沒有看到過汽車?沒有走出過大山,沒有見過車水馬龍的大城市?要賣一點農產品,揮汗如雨把農產品背到縣城,靠人力背,能夠背多少?這都是因為我們不通公路啊,縣上給我們解決了火工器材,解決了建設物資,我們不能坐享其成啊,我們有自己的雙手,為什麼不能依靠自己的雙手改變落后面貌呢?修橋補路是積德行善的好事呀。”群眾被說得心服口服,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齊,泰山移,通村公路很快修好了。

瓦日鄉魯村是個條件惡劣的偏僻山村,村民出行隻靠一條羊腸小道,車輛無法通行,每逢雨季,地質災害頻發。為了幫助魯村修建通村公路,菊美多吉到縣交通局申請項目,四處籌集資金,因修路會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部分村民反對,他挨家挨戶做工作,說公路通的好處,談交通不便的弊端,如今,魯村通村公路已基本完工,路面比原先加寬了一倍。瓦日鄉魯村村支書俄孜降澤滿懷深情地說:“菊美鄉長對群眾平易近人,沒有架子。修通村公路時,鄉長經常到現場來,吃住都跟我們一起,和我們一起勞動。他說,他的電話24小時開通,無論白天晚上,你們有事隨便打,我能做到的全部給你們做到。”

瓦日鄉列瓦村村長達瓦說,“村民提出用水泥砌堡坎,為了加寬道路,必須挖掉列瓦村一條水溝,菊美多吉開車跑了5趟,去水利局要來12噸水泥,為列瓦村重修了一條水溝。鄉長這樣給我們承諾:隻要他在鄉上一天,他就要為父老鄉親做一天的事情,為群眾辦實事,不說空話。”

修路最大的困難就是做協調工作,在修建孟托村和魯村的通村路中,菊美多吉也沒有少遇到這樣的問題。但他總是教育鄉上的干部:“不是群眾不理解我們的工作,是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到位,政策沒有宣傳到位,是我們的工作方式方法需要改進”。孟托村的通村路要經過村長家的草房和村民平貴家的住房,需要同時做兩家人的協調工作。他通過召開村干部大會,說服村長要以全村大局為重,支持配合鄉上修路。由於要撤除平貴家的住房的圍牆,如果不處理好會影響到平貴家房屋的安全,協調難度相當大,菊美多吉要求施工方一定既要保証道路的正常推進,又要幫助平貴家把房屋的圍牆重新修建好,保証房屋的安全,通過他不厭其煩的努力,工程不到三個月就全面完成,沒有遇到一起阻工阻路事件的發生。菊美多吉對鄉上的干部說,“通過修建通村公路,走群眾路線,把群眾當親人,有群眾做我們的靠山,就什麼事情都能辦成”。

修路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但要切實維護好群眾的利益。經費再拮據,菊美多吉多方籌措資金,及時兌現了群眾的補償。最多的補償達到1萬余元。拖拉機直接開到家門口,城裡的物資、村裡的山貨源源不斷進出,群眾增收,日子過得滋潤,群眾由衷地感激菊美多吉,說他是一個沒有私心,把群眾當親人的好干部。

(責編:李晨陽、權娟)


相關專題
· 追記菊美多吉:一位藏區基層干部的11年為民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