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強黨建 重內涵 促發展

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落實“十二五”規劃,推動學院科學發展

2013年01月21日11: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六、以整合資源為重點,提高人才培養工作水平

1978年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地質人才緊缺。湖北省地質學校(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前身)建校后,不僅為湖北地礦事業培養了大量一線人才,而且胸懷大局,主動承擔,從1985年開始,連續三屆為中南五省培養地質人才。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地礦部門產業結構大幅調整,地質院校正面臨招生難,畢業分配難,辦學經費緊張的困擾,一時間許多省辦地質院校停辦。面對嚴峻形勢,學校仍然堅持 “立足地礦,服務社會和地方經濟建設”的辦學思路,在辦好地質專業的同時,抓住教育行政部門許可學校委托培養其他行業學生的契機,為紡織、建材、水利、煤炭、建設等多行業培養人才。經過八年的努力奮斗,學校不僅堅持了下來,而且順利通過三級評估,並進入到“國家級重點學校”行列,學校還被評為“部級文明單位”。

地質行業從單純尋找礦產資源的“排頭兵”到找礦、工程勘探、多種經營並舉,再到專業化找礦、資源環境、礦權經營、地災治理等多專多能。面對行業形勢的變化,始終堅持“服務行業”的定位,深受國土資源行業企事業單位的歡迎。

進入二十一世紀,學校不斷地整合教育資源,升格為學院。一是與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辦學,開辦本科現代遠程教育﹔二是在湖北省地礦局支持下,與局屬各地勘單位建立了四互通(互通生產項目、互通設施設備、互通專業技術人員、互通技術資料)校企合作關系。這些舉措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學院緊跟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步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行“教學做一體化”,推進教學模式改革。立足國土資源行業,依托局屬地勘單位實施訂單培養,搭建產學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先后與福建省地礦局、吉林有色地質局、新疆地勘局、安徽煤田地質局、貴州煤田地質局、寧夏伊斯蘭地質工程勘察院等60余家單位簽訂了地質、測繪、鑽探、工程地質類專業1253人的人才培養訂單。遵從訂單單位的需要定制人才培養方案,“量身”安排教學內容,在訂單單位以頂崗方式完成綜合性實訓教學。依托生產項目實施產教結合,以國家大力推行基礎建設設施建設為契機,以項目為紐帶,採取獨立承擔、與企業合作承擔、為企業提供頂崗實訓學生幫助企業承擔生產項目等多種形式實施產教結合。近年來,承接了土地普查、土地總體利用、土地整理、礦山測量、地形測量、工程監理、礦產調查等多種生產項目。

七、以搬遷武漢經濟開發區為動力,不斷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學院2009年開始在武漢經濟開發區建設新校區,經過2年建設,一所“以人為本、風格獨特、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新型學院建成。學院2011年9月整體搬遷新校區,學院辦學條件、辦學實力,明顯改善,教育功能逐步擴大,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學院搬遷武漢經濟開發區后,進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探索。

一是以科研成果轉化為重點,著力提高科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合理確立研究方向,培育科研團隊和科技實體。重點建設“國土資源調查技術咨詢服務中心”、“工程測量技術研發中心”、“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服務中心”三個科研技術服務平台。獲取獨立的行業資質,以經濟實體組織形式運作﹔以解決企事業單位技術難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為目標﹔以委托研究、科研攻關、共建研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和承接項目與生產任務等為形式,力爭在科研課題、科研經費、技術成果轉讓和技術服務收益等有較大的突破。

二是以人才智力、設施資源為依托,建立服務武漢經濟開發區(汽車城)“機加工”業務平台。

三是以技能培訓為重點,系統設計繼續教育項目,努力培育服務品牌。

學院通過強黨建、重內涵、促發展,發展目標明晰、管理有序、校風純正,教學質量不斷加強,人才培養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責編:李晨陽、楊媚)


相關專題
· 學校黨建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