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校训雷同,缺失的是什么?

2013年03月06日09:16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校训应是“灯塔”

“校训作为高校文明的标识,体现的就是对人的关注与期许,只有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者和教育体制,才能作出充分而准确的表达。”冷静之余,有声音如此评述校训的真正源泉。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洪成文则认为,对于校训的讨论,意义并不在于让所有的大学重新来一次校训大改革。

“意义在于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真正意识到该做些什么事,培养些什么人,而不是一个模子办校、一个模子育人。”在朱晓心里,校训应该是一所大学的“灯塔”和“精神”,前行路途上一旦偏离,能够起到自动矫正和警醒的作用。

“高校之间都在比‘高’和‘大’,而不是‘学’……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导致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样化、多元化的,而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单一化的。”痛心之余,90多岁的高等教育学泰斗潘懋元更多的是担忧。

“与其耗费精力‘生憋’校训、生造“精神”,不如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办出特色、办出灵魂。”在王岩心里,也并非没有能够激荡人心的校训。“上世纪40年代林语堂在国立西南联大作演讲时说‘联大师生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汪曾祺说他在联大上课时经常得‘跑’警报,躲完空袭再继续上课。联大校训‘刚毅坚卓’也比很多学生‘入学’晚,但它呈现的精神内涵是深远的。这才是大学的力量。”(记者 邓 晖)

校训集萃

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农业大学: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北京师范大学: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北京舞蹈学院:

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国家会计学院:

不做假账

中国政法大学: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北京林业大学:

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

耶鲁大学:

真理与光明

芝加哥大学:

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

柏林大学: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责编:李晨阳、杨媚)


相关专题
· 学校党建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