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新时代组织部长的榜样【2】

——追记武汉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长杨汉军

2018年04月02日13:4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新时代组织部长的榜样

“我跟你一样,都是给老百姓做事的”

2016年1月28日,临近春节,寒风料峭。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毛冲村,村里的党员陈桂芳下午突然接到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请她过去一趟。她心想不好:“书记对不起,是不是影响你的工作了?”

原来,这天上午,看着村里一行人像上面来的领导,陈桂芳和一群妇女哗啦啦跑过去,她鼓起勇气,指着身后的一口水塘大声地说:“我们这口水塘,20年前可以洗衣洗菜,现在你们看看,都成了臭水塘。”

看见领导立即让身边工作人员把这个意见记下来,陈桂芳也没抱多大希望:“说不定就是敷衍敷衍我。”

当天下午接到电话,她还以为“给书记添麻烦了”,让她没想到的是,上午来的人竟然是市委组织部长杨汉军,自己随口一喊,这么快有了结果——村支书程纲全带来好消息:“部长让我们研究下怎么做!”

一开春,水塘整治动工,三个月后,水塘里清波荡漾,旁边还建起一个小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白天,孩子们奔跑嬉戏,晚上,村民们欢快起舞。

这年10月,杨汉军又来了,看着建好的水塘,跟陈桂芳聊了好久,嘱咐她:“塘建好了,你们要管起来,小孩子别掉下去,垃圾别乱扔乱丢,党员要带头。”

毛冲村毗邻麻城市、红安县,是武汉市委组织部的扶贫联系点。市委部署精准扶贫,杨汉军主动提出安排一个最偏远的地方。

两年间,杨汉军5次来到毛冲村。“杨部长绝不是简单一看了事,而是调研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凤凰镇镇长兰永康说,“村民随口一句牢骚,他都放在心里,当问题去解决。”杨汉军反复强调,要防止数字脱贫、临时脱贫,要稳定的实实在在的脱贫。两年来,在市委组织部对口帮扶下,村里的产业逐渐发展起来,贫困户可支配收入平均超过1万元。

“蛮随和,没架子,跟他说话像谈心一样”,程纲全记得,第一次见到杨汉军时还有些紧张,杨汉军体贴地说:“不用紧张,我跟你一样,都是给老百姓做事的。”

还有一群人也是杨汉军牵挂的对象,那就是留汉大学生。

武汉是全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为落实市委提出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2017年,杨汉军主持制定“留汉九条”,条条是干货,直接解决住房、落户等大学生最在乎的痛点难点问题。

7月4日,杨汉军随机暗访人才公寓建设情况,开发企业安排样板间给他看,他却直奔施工中的毛坯房。暗访结束,当日即召集人才公寓建设推进会。有个区的人才公寓位置偏远,杨汉军急了:“你自己都不愿意住,大学生能愿意住?”

“好政策要落实,不能失信于人。”在杨汉军看来,出了政策不落实比不出损害更大,会损伤党和政府公信力。

公寓建设如火如荼,手续申请同步展开。大学生到底能不能申请上?办手续方便吗?杨汉军决定暗访。

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找了几名准备申请公寓的大学生商定,由杨汉军扮作学生家长,到办事窗口陪同办理。杨汉军还随机访问了几位现场的同学,留下他们的电话,盯着看什么时候能入住。

“程序要简化,再快一点。要有服务的心态,让大学生感受到武汉‘欢迎你来’的态度。”暗访回来后,杨汉军提出要求。

“从申请到入住,只用了一个月。”来自贵州的小伙子李波毕业后顺利落户武汉,武汉的高效解了他的燃眉之急。7月13日办理手续那天,他也是杨汉军的一位走访对象。直到杨汉军牺牲后,有记者找到他,他才知道那天和蔼地跟他聊天的人竟然是组织部长。当时承诺的回访,也没有爽约,不久后李波接到工作人员电话,询问有没有申请成功,有没有遇到梗阻。“人才公寓这么快从一个政策理念变成入住的现实空间,我算是明白了一个内情——这里头有杨部长付出的大量辛劳。”

2017年,30万大学生留汉,是前一年的两倍,创历史新高。

对老百姓,杨汉军充满了感情;对选调生、大学生,杨汉军当自己的孩子来关爱;对人才,杨汉军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在他心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服务是组织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

“官当得再大,终有一天要退下来。回首往事,最令人欣慰的不是当年有多大权力,而是你为党和人民做了多大贡献,干了几件实事。”杨汉军常说。

遗憾!没有等到退休的那一天,他就走了。但在有限的人生年轮中,他把名字深深刻在了百姓的心中。

杨汉军出殡那天,凤凰镇时任党委书记汪剑波和兰永康、程纲全扑倒在杨汉军灵前,3个汉子泪如雨下,按农村的礼数磕头给他送行——“老百姓舍不得您呀!”

“一定要问我喜欢什么,我就是喜欢干事的人”

副省级城市的组织部长,位高权重,经常有人打听他的爱好,在一个公开场合,他的回答很干脆:“一定要问我喜欢什么,我就是喜欢干事的人。”

他常说,组工干部站起来是送人的梯,躺下来是渡人的桥,凡事要出于公心,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不搞厚此薄彼,不分亲疏远近,不看关系背景,真正让干部心服、信服。

去年,有名副局级干部来到组织部,在楼道里碰到杨汉军,言语中透着感激:“提拔太突然了,自己提前都不知道。”杨汉军说:“这就对了,只要安心做事,你的成长组织会考虑。”

对待手中的权力,杨汉军不仅在工作中坚持公道正派,更从来不为己用。

有人到办公室,临走递上两条烟,他当即拒绝,连人带烟送出去;推不掉,请工作人员上交。有一次还因为推辞土特产,拉扯中把手夹破了,手上一直有印子。

尽管非常忙,但他每年清明节和春节都会回老家仙桃扫墓。杨家祖坟位置偏僻,草长难走。有干部问,要不把路修一下,杨汉军坚决反对。每次回老家,杨汉军不接电话不回短信,有的干部一开始还有想法,后来一问,别人也是这“待遇”,心里也就明白了。

到武汉市工作后,好多干部想跟他接触。他奉行:“公事就去办公室谈。”逢年过节,杨汉军一家人约定好,自家人进门用钥匙开,要是门铃响了,就窝在家里不开门。

外甥到了就业的关口,问他的建议,他说:“创业我支持,找工作自己找。”多年来,他从没为家人的事打过一次招呼。

“他在纪律上近乎严苛,但并不古板,即使拒绝,也让人能够接受。”干部们这样说,“他充满正能量,就事论事。”“不怒而威,很正气。”

杨汉军在省委和武汉市工作了将近30年,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家在哪里。直到杨汉军牺牲,办理后事时,许多干部才第一次到他家。看到他住的房子、家里的陈设、家人的情况,大家震惊,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正厅级干部的家,许多干部眼泪唰地就下来了……

杨汉军家在一个没有物业的老小区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房子,家里装修十分朴素,沙发后的墙上还有渗水的印子和裂缝。虽然陈设简单,但却也十分整齐、温馨。

杨汉军的爱人姜枫身患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儿子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一直待业在家。这些困难,杨汉军深深埋在心底。只有偶尔压力大到承受不了,他跟两三个要好的朋友提起时,才会流泪。

他从不因家庭困难向组织提要求,从不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从不因家庭的困难影响工作,陈一新用三个“从不”评价杨汉军。

在省委组织部的时候,在干部印象中杨汉军唯一一次跟组织请假,是哥哥一家在青岛遭遇严重车祸,家里没有人能赶去处理,他请了两天假过去。

“他心里一直想着困难群众,其实他自己也是困难的状态。”身边工作人员含泪说道。

他这么拼命地工作,亏欠家里吗?

爱人姜枫不这么认为。在她眼里,杨汉军“有爱、有情、有义、有担当”。

工作以外的时间,他全身心地给了家人。妻子生病住院,每天下班再晚,他也要到病房去看看。年过九旬的老父亲喜欢打牌,背个小包出门时,杨汉军总会体贴地叮嘱,杯子、扇子、坐垫带了没。姜枫说,他喜欢听降央卓玛的歌,歌也唱得不错,家庭聚餐只要他在场就特别热闹。他常说,即便家里缺少一点健康,但不要缺少快乐。听说好玩的地方,他都会记在心里,想将来自驾带全家去玩。

俄罗斯黑面包是一代老年人的记忆,8月7日从俄罗斯回国之前,杨汉军找遍了机场,给老父亲买了一份。买回来之后一直放在家里,两人约定好,8月9日回家一起吃。可是,杨汉军再也没能回来……老父亲还不知道他牺牲的消息,一直盼着幺儿回家。

杨汉军再也回不了家了。但是他用人民交在他手上的这份权力,让很多很多人生活上有了家、事业上有了家、心灵上有了家——就在8月9日这天,大学毕业生李波拿到了钥匙。三天后,他住进位于武昌沙湖附近的人才公寓。40平方米的单间,拎包入住,距离公司不过几站路,李波很满意。

毛冲村郭桂荣婆婆现在出门方便多了。第一次到郭婆婆家时,杨汉军握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看到土坯房四处漏风,他临走留下电话:“您就把我当您亲儿子。”5个月后,郭婆婆搬进新居,门口的碎石坡也铺成了水泥路。得知杨汉军牺牲,老人难过地抹泪:“几好个人哦,就这么走了,怎么不让我去替他。”

“杨部长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他自己常说的‘把人做大、把事做精、把官做淡’,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标杆。”欧阳俊时常回味在杨汉军身边工作的两年时间,“这段人生重要的回忆和历练,将会影响我一辈子。”

……

杨汉军走了,他动人的故事、不朽的精神,在江城广为传颂,传向了祖国四面八方……

如同一枚杨树叶,落入大地化作泥,默默提供着滋养;

如同一滴汉江水,带着梦想汇入长江,奔向更广阔的海洋!(魏杰)

上一页
(责编:宋鹤立、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