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到:

龙梅下乡记【2】

2016年07月12日16: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够得着”的脱贫模式

脱贫工作看似处处困境,但在龙梅眼里却是处处生机。虽然各方面条件有限,但龙梅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龙书记,我想拿家里的红薯换床被子过冬,你能不能帮帮我?”一天夜里,龙梅接到了巴社队特困户覃少珍的电话。覃少珍家里每年收成的红薯有500多斤,但苦于没有销路,自己吃不完的只能拿来喂猪或烂在地里。这样的情况在巴社队,甚至在整个永模村都非常普遍。

这让龙梅难以入眠。她随手打开微信朋友圈看看朋友们的动态时,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点子:能否通过微信朋友圈帮村民们推销红薯呢?左思右想,龙梅第一次发起了“广告”:现有绿色食品,永模村洞场花心红薯,每斤1.2元,有需要的请联系我。一天之内,这条朋友圈得到了60余条的留言,朋友们纷纷购买,热心者帮着转发,“娘家”河池供电局、企业家朋友批量采购了大部分的红薯。仅一周,巴社队的7500公斤红薯全部售罄,全队村民拿到了1.8万元的巨款,换来了过冬的棉被和大米。

这件事给了龙梅很大的启发。她积极与县委县政府沟通,合力寻找经销商代理销售永模村的红薯、生猪等农副产品。此外,产业发展需要村民信得过的技术带头人,所以,去年6月,在龙梅的推动下,永模村成立了桑蚕养殖合作社,由返乡创业青年陈斯担任社长。

作为养蚕示范户的陈斯,每年光养蚕就有5万元收入,再加上养殖的生猪,收益好的时候能有十余万元的年收入。目前,龙梅也正筹划组建一个生猪养殖合作社,帮助贫困户开展生态猪养殖。陈斯成了返乡创业致富的“代言人”,同村的不少年轻人都找到他指点一下“发财之道”。

龙梅在实战中慢慢摸索出了经验,精准扶贫,既要找准穷根,突出问题导向,更要符合实际,走村民够得着的脱贫模式。

为留龙书记再次“上访”

驻村两年,龙梅帮助村民找到脱贫致富的道路,同时也着力改善了永模村的基础设施。前后协调整改村里10千伏用电线路2条,排查解决了6个队的用电安全问题,村民用电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她还积极争取到各方资金近50万元,修建了蓄水柜、篮球场、垃圾箱等公共设施项目。2015年,永模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800元,符合河池当地的脱贫标准,永模村终于摘掉了多年“贫困村”的帽子。

2016年的春节前夕,龙梅驻村任期即将结束的消息在永模村中传开了,村民们陆续找到村支书陈亮要求留下龙书记。一场挽留龙书记的行动正在秘密进行中。

村民们自发组织了一场“感恩”晚会,这是永模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场晚会。晚会的“总导演”、坡切队队长覃精贵说,过去两年,龙书记带领我们把很多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一步步实现,我们想用这种让龙书记意想不到的方式,让龙书记知道,我们会努力创造更多的可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陈亮也忙着四处奔走。他先到了东兰供电公司协调留下龙梅,怕事情不够稳妥,身为河池市人大代表的他带领全村人民联名上书河池市委市政府,要求留下龙梅。陈亮亲自前往河池,将这封请示信呈给了市委秘书长……

“我太感动了,也觉得很意外,这两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龙梅说。

在多方协调和支持下,龙梅继续留在了永模村,担任驻村指导员。

现在的龙梅比以前更忙了,永模村已纳入南方电网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计划,明年底前将完成17个队的农网改造升级。此外,南网对口扶贫援建东兰县的项目落地,这将给永模带来更多发展“红利”。

这些天,永模村正热热闹闹地准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晚会,龙梅任总导演,“我都想好了,开场歌曲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结尾歌曲是《走进新时代》,这是永模儿女的心声。”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