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现实和人民的选择【3】

谭永旭

2016年06月17日09: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三、中国共产党具有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铸就了坚韧的民族精神。但在进入近代以来,屡受外强侵略,人民饱受屈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不懈追求的目标,也一直是时代洪流中的突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又鲜明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这一伟大梦想,既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又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传统和精神的继承发扬,对凝聚民族力量、引路社会共识、激励人民奋斗都具有重要意义。

“贫穷落后、挨打受气”,是中国近代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是中国人不堪回首的往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虽然“站起来了”,但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百姓的“吃饭”问题,还没有解决好;面对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学进步日新月异,我们追赶速度不快、差距不小。38年前,在党和国家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崭新时代。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38年来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发、对内搞活基本国策,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1978年到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676708亿元,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39078亿美元,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居世界第一;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31195元、实际增长9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13804元、实际增长 10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5575万,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体量确实今非昔比,仅2015年一年的经济增量,就超过了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我们不仅依靠自己力量解决了13多亿人口吃饭问题,并且使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财税、金融、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改革稳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提出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有力地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引领“中国号”巨轮,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劈浪前行。

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复苏增加新的变数,中国经济也遇到更为复杂的问题和困难。对世界经济前景持消极看法的有之,对中国经济能否穿越激流险滩持怀疑态度的有之,其中也不乏一些“唱衰”中国经济的杂音。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既注重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着眼于通过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使我国经济在极端不利条件下,牢牢把握了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了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了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战略目标,中国由此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大幕。随后,中共中央又成立了由习近平同志为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牵头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迄今,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召开24次会议,每次会议都着眼解决影响和制约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措施对策,进行科学决策,已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的“总指挥部”。在我国进入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阶段,十八届五中全会适时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会议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会议还强调,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牢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不揭的动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京津冀协调发展”、共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亚投行”、推进供给侧改革;从提出“四个全面”,到用“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等,这些理性认识、科学理论和战略举措,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尤其是确立“五大发展理念”,被视为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又一场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全面分析国内外发展基本态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非常具有时代前瞻性、问题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在中国发起一次生态革命,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就是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一经提出,立刻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和人民群众点赞,已经在上上下下形成共识,并在我国发展中初步显现其理论魅力和实践推力。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表明上看,发展速度降了一档,但发展质量升了一级、发展效率高了一筹。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正在逐步摆脱“阿喀琉斯之踵”困扰,中国的发展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仍是一枝独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秦华)
相关专题
· 市局干部谈党建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