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重庆聚力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

2014年09月17日14:31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重庆聚力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

3、为基层减负提能 让服务回归本位

对于后进基层党组织,专项整治是治标,功能转型才能治本。按照市委提出的“减轻基层负担、聚焦服务功能、夯实基层基础、密切党群关系”要求,全市坚持“减法加法”一起做,既大幅减轻基层干部不合理负担,又着力强化人财物保障,让基层干部真正有精力、有能力、有动力服务群众,以功能的根本转型促进后进的长效转化。

今年初,我市先后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减轻工作负担、加强工作保障强化村(社区)服务功能的意见》、《在基层党建工作中防止形式主义“六项规定”》等文件。并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清理,对市级和区县部门延伸到村社区的事项逐项进行清理,编制村社区公共事务目录,建立准入制度,基层干部负担普遍减少40%以上,最多的减少71.5%。

大足区宝林村党总支书记司家铭说,现在村里承担的行政事务几乎少了一半,工作重心基本转移到为老百姓服务和抓产业发展上来,群众对干部的态度亲热多了。

为促进基层干部提高能力、转变作风、为民服务,我市连续举办14期基层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培训班,培训后进基层党组织书记2944人;编发《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十讲》口袋书,让基层干部人手一本、常学常用。

与此同时,我市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全市投入13.6亿元“真金白银”,将村社区办公经费和干部待遇分别提高25%和40%。主城九区所有社区服务群众工作专项经费均达到20万元以上,并全面落实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补贴,有效解决了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健全服务平台 完善监督体系

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是我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在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过程中,我市坚持上下联动,着力健全服务群众工作平台和网络体系,务实推进区县、镇街和村社区三级服务中心建设,努力实现群众诉求就近办、小事不出村、大事难事不出镇街和区县。

在村社区,依托现有阵地,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做好群众“办证”、“涉政”事项等基本服务,开展农资购销、水电气费代收、家政养老等拓展服务。针对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后进村(社区),我市投入1.2亿元改扩建便民服务中心355个,确保健全服务平台。

在乡镇(街道)整合各部门办事机构,设立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各种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跑”的问题。

在区县,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功能,赋予其统筹、协调、指导下两级服务中心的职能,兜底解决基层无法办理的问题。

配合三级服务中心,我市统一开发了“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有关负责人称,“群工系统”融合微信、QQ、手机APP等大众交流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了三级服务中心上下联动:“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查询群众反映事项的办理进度,办结情况接受群众评价、考核结果年终自动生成,从而倒逼干部沉下去、向下看,主动服务群众,为民解难。”

“群工系统”开通以来,已受理群众反映事项22000多件,办结率达93%。这些问题大至地质灾害隐患,小至小区环境整治,每一件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切实敦促助推了后进基层党组织的整顿转化。

历经淬炼换新颜。从整顿攻坚到转型升级,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内在规律,整合各方资源、制定有效措施,探索出了一条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的有效路径,极大提升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数字大事记

将群众意见最大、问题最多的736个党组织确定为整顿对象,占全市村(社区)总数的6.7%。

共查找出涉及班子涣散、党组织活动不正常、村务管理混乱、产业发展民生滞后、历史遗留问题多、社会治安混乱等方面的突出问题3778个;分类制定整改措施4538条。

全市共下派1485名干部蹲点整顿,做到每个后进村(社区)都有1名区县党政领导干部包点,1个责任部门帮扶。

全市共解决后进村(社区)历史遗留问题1285个,化解因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758个,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183件。

目前全市后进村(社区)已整顿转化673个,占91.4%,剩余63个也力争在今年内全部实现整顿转化。

渝北区冉家坝社区:过去群众爬楼梯办事 如今干部上门送服务

9月15日上午,65岁的刘文芬来到渝北区龙山街道冉家坝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交电话费和宽带费。站在超过10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里,老太太不由得回想起过去“蜗居”在居民楼二楼的原社区办公室:“那个楼梯又窄又陡、楼道又黑,我们办事都心惊胆战,生怕一不小心摔下来。”

社区党委书记王安全说,过去社区办公用房仅有150平方米,环境逼仄,居民办手续、打证明都挤在一起。楼梯上下很不方便,经常听到群众抱怨。

在全市评定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中,冉家坝社区也被列为整顿对象。渝北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冉家坝社区0.7平方公里辖区内居住了1.8万余人,人口密度很大:“将其列为后进基层党组织,就是要促使其改变工作思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服务。”

在区委和街道党工委的指导帮扶下,冉家坝社区争取到专项资金,将办公阵地挪到了一处新小区的临街楼层,面积达到了670平方米。除了办事大厅外,电脑阅览室、社团活动室等一应俱全。

王安全告诉记者,阵地建设完成后,社区开始推行网格化管理:“将整个社区分为28个网格,每个网格300-500住户,设5人一组的网格管理队,随时上门服务居民。”

社区健康家园小区属于老式小区,10幢和11幢之间的下水管常常堵塞,导致粪水倒灌。过去,居民只能找清淤队来疏通。网格管理队今年收集到这一情况,迅速向社区反映。社区党委和街道城建科联系,一周内就更换了老旧狭窄的管道,彻底解决了老大难问题。

家住社区天邻风景小区的居民李心良说,以前小区里常有住户违章搭建,自打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后,再没有发生一起乱搭乱建:“环境清爽了很多。”

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袁丽娜说,在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中,社区随时把居民需求放在首位:“寒暑假我们开免费的少儿声乐、绘画班,请辖区内的培训机构为孩子们授课;开放阅览室让放学回来的孩子做功课,并安排专人照顾,直到父母下班来接。”

从9月起,社区又增设了新的便民窗口,居民可以就近缴水电气、电话和宽带费用,还能购买打折机票。这让刘文芬十分满意:“我们老年人用不来电脑,开这个窗口确实方便很多。”

通过一系列整顿,冉家坝社区成功实现了转化提升。今年7月,社区党委获得“渝北区文明社区标兵”称号。

大足区宝林村:干部干不好 下课! 群众有需求 即复!

大足区龙岗街道宝林村曾是全区人数最少的“两委”班子——7个成员中有5个外出不在岗,仅剩下56岁的村党总支书记和一个计生助理员。群众到村里办事常常扑空,民生项目更是长期进展缓慢。在全市评定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时,宝林村党总支被大足区列为重点整顿对象。

“宝林村之前的基层党组织没有体现出班子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干群关系很不和谐。我们首先从人着手,干部干不好就下课!”大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蒋世才说,在村(社区)集中换届中,攻坚组成员、街道年轻干部司家铭被选为宝林村新一任党总支书记,另有3名年轻后备干部被纳入班子进行重点培养。

新“两委”班子一上任,就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工作风貌——司家铭带着其他村干部天天奔波在田间地头,收集群众需求,及时解决问题。9社村民杨其中告诉记者:“司书记开的长安面包车经常沾满泥巴,他也没空去洗。”

2011年7月才建成的宝林水厂由于管护不力,造成管网漏水,是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村“两委”成员走遍全村,沿着管道线路逐一排查,看到渗水的地方就挖开检修,能堵漏的就堵漏,不能堵漏的就换水管,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供电不足也一直令群众不满,村“两委”多次与供电公司协调,全面启动了第二轮农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增设了6台变压器,村民得以放心使用冰箱、空调等“大件”电器。

要想甩掉“后进村”帽子,还得抓发展。村“两委”一班人争取到多个区级部门支持,先后完成了12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核心示范片2000亩,引进业主带头发展水产养殖500亩,建成1400平方米生猪养殖场,预计今年出栏生猪2000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宝林村的产业发展逐步走入全区先进村行列,村民看村“两委”干部的目光也逐渐从疏离、怀疑变为亲近、信任。经今年市、区几次督查暗访,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记者 罗静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