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24年当村支书,他每年走访村民,1300多名本地人4000多名外来者,他都认识

那么熟悉了 老苏为何还走访不停

2014年02月25日11:25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那么熟悉了,老苏为何还走访不停

跟着苏兴华在村里走一圈,简直像在走亲戚。

晒太阳的长者欠身、抱着孩子的新村民立定,开着车子的年轻人减速摇窗下来,人人见到他都笑,脱口而出:苏书记,你好哇!

老苏也不含糊,一路问好一路说明:这家的老人生什么病,这家的孩子读几年级,这家的兄弟为什么事情不开心……如数家珍。是因为地头熟吗?58年前,老苏生于嘉定区江桥镇的太平村,18岁下田,做过生产队长,去过村企工作,一生他都未曾离开过这里。是因为走得勤吗?24年来在这里当着村支书,他每年都走访村民,1300多名本地人,4000多名外来者。他都认识。

这不,到了下班时间,他又要去走访。这是每月的村两委干部联系点走访时间。要去的那户人家,他已经去了十多年了。可都那么熟悉了,为什么还走访不停?

因为不走不贴心

“因为不走不贴心。”这是老苏的经验。上世纪90年代,太平村只有财力31万元,还有20多万元债务。苏兴华刚上任,就起早贪黑带着村干部筹资金、跑贷款、修公路,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短短几年间,村级经济总产值达到6.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口袋鼓了起来,但村民给出的回应竟然不是满意,反而是不满意:对村集体资产管理不放心,对村干部收入打问号,对村里财政支出起怀疑……

最终,一场“筑路风波”和一场“转制事件”,把矛盾激发到白热化。1998年,几位村民闹到村委会要说法,激烈者甚至掀翻了桌子。硬着头皮,苏兴华去向村民说明工程支付情况和村企转制资产,等待诘问的他,却不料等来了掌声。村民说:“你们早点开座谈会,我们就早点明白了。有困难,我们都理解。”

一席话让苏兴华豁然开朗,也让他明白了干群问题的症结。之后一个多月,他在下班后挨家挨户走访,拒绝村民留餐的他总在回办公室后吃方便面果腹。方便面吃掉30多箱,人也掉了十斤肉,但老苏却从中领悟:村民对集体资产管理、工程资金支付、土地补偿费分配等六个方面关注最多,但这又恰恰是当时村两委工作不公开、不透明的集中领域。

来自村民的诉求,激发太平村建立起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系列制度,并通过布告栏和电子阅读栏将村务向村民公开。此外,太平村建立起重大事项实施前必须经“一听、二议、三表决、四公开、五反馈”的方法,即凡重大事项须首先召开村两委会进行讨论,并形成书面意见,再发放到70余名村民代表手中,然后召开户代表会议,征询村民的意见,最后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按大多数人意见再做决定。在老苏的推动下,《太平村村民自治章程》、《太平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太平村村务公开制度》被印制成册,分发到户。随之细化的村规民约等各项制度达到了72项。村民的广泛参与和监督,让横在干群之间的隔膜少了。而从此老苏的一双脚,“不是在村民家,就是在去村民家的路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赵晶)
相关专题
· 致敬基层好干部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