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群众做事是吴军了解村情民意、做群众工作的常规工作法。记者 李绍明 摄
隆冬本是农闲时,却是帮东村民大忙天。
因为,他们有一位少校“村官”——现役边防武警警官、村党总支书记吴军。
吴军的到来,让这个远近闻名的“问题村”,连续实现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零发案”;吴军的担当,让这个历史上的“老大难村”各族群众实现了人均纯收入连年翻番。
一名现役边防武警少校,缘何成为让村民自豪的“村官”?
年末岁首,记者来到中缅边境,采访临沧市镇康县勐堆边防派出所正营职政治教导员、勐堆乡帮东村党总支书记吴军的事迹,探寻帮东村“七年四变”的秘密。
立足民情抓民风
问题村变成文明村
入村公路上,村民挥舞着镰刀、锄头、铁锤,忙着清除路边杂草,填补路面。
“铛、铛!”在“党员突击队”的红旗下,一位穿着冬季作训迷彩服的高大汉子,抡着大铁锤,使劲地砸向拦路的大石块,碎石四溅。
“那是我们的吴支书!”村民用自豪的口吻说。
记者要找的“主角”,以这种姿势出现在群众中。
帮东村下辖帮东、忙红、大缅寺、张笑等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现有353户1752人。全村人口以傣族、彝族为主,少数民族占85%。
凭借大面积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勐堆乡是镇康县经济发展最好的乡镇,帮东村则长期是全县最贫困的行政村,200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仅800元。
村民收入不多,毛病不少,赌博恶习根深蒂固,小偷小摸时有发生,吸毒人员多,酗酒成风,连红白喜事都被酗酒闹事弄得人心惶惶。“混乱村”、“问题村”,帮东恶名在外,十里八村的人路过该村只能绕着走。
记者还没到帮东村,就听到这样一个“传说”:村民领取籽种补助等惠民款时,帮东村小卖部最热闹,酒供不应求。大家拿着刚到手的钱换来一瓶瓶清酒、啤酒,坐在大青树下彻夜“狂欢”,发出各种各样的怪叫声。天亮了,村子安静了下来,满地却是碎酒瓶玻璃。
上级党委想了很多办法来扭转帮东村的风气,乡党委接连选派了3位村支书赴任帮东村,但有的被村民赶跑了,有的甚至不敢就位。
吴军来了。
2007年3月,吴军调入勐堆派出所任副营职干事。根据边防武警的部署,民警兼任责任片区村干部。吴军是帮东、蚌孔两个行政村的责任区民警,同时兼任帮东村党总支副书记,主抓社会治安管理。
“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吴军问。
“安全,安静。”群众说。
“你们最怕的是什么?”
“不安全,不安静。”
这位山东汉子本以为群众最关心的应该是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没想到他们的需求这么简单而强烈。
吴军推出了联勤、联防和普法机制,在村中建立起护村队,又把相邻10户左右的群众编成群防小组,与护村队联动,加强重点时段的巡逻。同时挨家挨户开展普法教育,了解家庭情况,收戒村里吸毒人员,并分类建档、定期帮教,认真做好帮扶工作。
吴军还特意走访了村佛寺的佛爷。
吴军说:“现在群众红白喜事一场耗时七八天,吃穷了、送穷了不算,酒后闹事严重影响治安,村寨越乱越穷、越穷越乱,您看能有什么办法帮帮大家?”
佛爷说:“减短办事时间。”
同时,小山村破天荒发出了“禁酒令”,包括婚丧嫁娶等活动时请客送礼不得送酒、酗酒的“村规民约”及时出台。
“我喝了一辈子的酒啦,宁愿不要命也不能没有酒!”听说新来的支书在村里搞了“禁酒令”,“老酒鬼”保大于是大闹村委会。
吴军顶住巨大压力,采取有力措施,村民酗酒的机会减少了2/3以上,“酒量”更是大减。
在兼任村总支副书记的3年时间里,吴军共走访群众13537人次(全村1750余人),调解邻里纠纷385起,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220余件,整治辖区突出治安问题8个,查处治安案件24起。曾经的“问题村”、“混乱村”帮东,实现了“无毒、无赌、无恶性案件”的目标,连续3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小偷小摸现象基本绝迹。
“很快,村子就安静了,大家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多亏了吴支书。”大缅寺村的武贵才道出了帮东村民的心声。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