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理“润”百家

——上海市嘉定区打造百姓理论传播直通车

2013年10月22日16: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解百姓需——

文化服务情暖异乡青年

如何让貌似生硬、抽象的理论走进企业,特别是走进企业青年员工群体中?嘉定区对接年轻人的需求,用服务打开了他们的“心门”

嘉定工业区的尝试就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案例。

据不完全统计,嘉定工业区现有实体型入驻企业1000多家,入驻企业员工近8万人,其中,许多都是80后的青年员工。他们不仅是园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大众化理论教育的重要对象。如何着手?一项深入的调研之后,年轻人的需求浮出水面:独在异乡,缺少亲人和朋友,精神上十分空虚,有时心里有事也不知向谁倾诉,迫切地需要“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闷、心理上解压”。面对这些人的需求,工业区党工委将服务的触角进行延伸,去年5月,启动了“园企心联1+1工程”,即通过建立服务共建这项机制,搭建企业流动课堂这一大平台,在全区率先打造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从而进一步密切园企关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实现园区与企业、企业与员工的双联心。

在开展“园企心联1+1工程”过程中,工业区党工委发现,园区各部门的服务资源送下去之后,在企业中却没有一个如村、居那样固定的“三室一场”来承接。针对这一问题,工业区党工委按照“企业自愿、园区扶持、平台共享”的原则,于今年4月在入驻企业中开展了“职工文化微吧”创建活动。在微吧里,不仅有多功能厅、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健身室、心理咨询室、职工培训课堂等硬件设施,而且工业区党工委还聘请了一批文化和体育等方面的指导员,为文化微吧的日常活动提供支持。

微观改变世界,别小看微吧,其作用可不容小觑。依托文化微吧,不仅宣传部门可以送文化、送理论,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工业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各部门还可以集成优质服务资源向企业输送,实现各类服务的“打包式”配送和对企业员工的“点单式”服务,形成了“上面千条线、服务一个点”的局面,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好评和欢迎。沃尔沃、百度在线、新傲科技、嘉捷通、雷博司、麦格纳和凤凰光学在内的7家企业更是被打造成首批“职工文化微吧”示范点。随着这些示范点的带动,越来越多的园区企业参与“职工文化微吧”的积极性被不断激发,文化微吧也由此成为工业区党工委在企业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中开展大众化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

在外来人口众多的江桥镇,同样是对接了年轻人的需求,党政部门才将理论教育送到他们身边,提升了这些“新上海人”的素质,破解了社会管理的一大难题。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江桥,人口的大量导入在推动江桥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地方政府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管理带来了现实的挑战:空余时间,这些外来人员以打麻将来打发时间,社会治安也时常受到影响。“当时,我们镇里各个条线都围绕着这个问题去开展工作。后来,我们获悉有个外来人员俱乐部,镇党委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品牌,应该将其做大做强。”江桥镇党委宣传干事陆慧萍告诉记者。一开始,“异乡风采”活动由镇文广站单独举办,后来演变为由镇工会、妇联、团委、文广站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并逐步形成了合唱队、“异乡寻梦”联谊会、外来务工人员职工之家、外来“三高”青年联谊会、外来女性联谊会、外来媳妇俱乐部等几十个社团组织。然而,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制度,这些组织比较松散,所开展的活动也是“小打小闹”、单打独斗。经过策划酝酿,江桥镇“异乡风采”外来建设者俱乐部得以成立,该俱乐部设有声乐、舞蹈、写作、健身、读书等9支团队。江桥镇以此为平台,对来沪务工青年进行思想教育:“五四”青年节带领他们参观“一大”会址;举办江桥镇进城务工青年形象大讨论活动……主流价值观在这些“新江桥青年”中润物无声式地得以传播。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杨媚)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