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意识形态建设乃国家发展之“魂”

肖 巍

2013年10月22日16: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公正是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的价值内核,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标志,也是人民的幸福和尊严的道德前提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时代特征,吸收人类文明最新成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要以核心价值为支点,充分吸收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积极方面,认真借鉴他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促进意识形态的综合创新,特别是处理好意识形态建设中“常”与“变”,包括稳定性与开放性、坚定性与灵活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等等,努力形成内容更加充实、表达更具活力、效果更为显著的意识形态体系,使之成为指导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决定性基础,为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

尽管今天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概括各有分说,但“公正和谐”应该是最重要也最能够获得认同的。公正和谐,既承接了中国传统的价值思维,又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价值取向相一致,还与当今人类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相兼容,它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反映了改革开放的现实诉求,又符合绝大多数国人对中国未来的美好期待,是一个比较全面、贴切,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价值观表达。

公正是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的价值内核,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标志,也是人民的幸福和尊严的道德前提,实现公平正义,内在地包含各族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的实现:公正还必须与贫瘠“绝缘”,富强是中国人民凝聚价值的物质基础,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共同期盼,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完成的历史任务;公正必须以民主作为政治条件,民主也是现代政治的基本价值,人民民主更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应有之义;摆脱蒙昧和野蛮,发展较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与生态文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文明在当代的神圣使命。构建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实现多元一体、和衷共济、共存共荣,既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民族复兴的崇高理想。所谓“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内容。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支部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杨媚)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