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宽阔的广场上,一群男女老少跳起欢快的“坝坝舞”,不远处,一幢幢联排康居房错落有致,一个个厂房仓库整齐划一……这情景出现在一个西部村庄——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海龙村。
2001年,海龙村还是一个负债7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600元的贫穷落后村。10多年来,这个村的当家人鄢静用过人的胆略、无私奉献和廉洁奉公的精神,引领海龙村走向富裕路。
临危受命 用真情凝聚全村人
2001年时,海龙村贫困落后,秩序混乱,村民对村干部抱怨失望。当年12月,经过“公推直选”,鄢静成为海龙村历史上最年轻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这一年他38岁。
鄢静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一条通向集镇的水泥路。没钱怎么办?他拿出上万元带头集资,筹集了38万元材料费,又挨家挨户动员大家义务出工,组织了一支百八十人的修路队伍。
由于公路要穿过村里樊开容家的荷塘,起初她死活不同意给公路让道,带着全家老小堵在推土机前,说就是推土机从她身上轧过去也不让步,除非鄢静下跪求她。
面对此情此景,鄢静“扑通”一声跪在她面前,这一跪感动了在场所有人,自此,再也没人阻拦修路。不到3个月,这条4.6公里的致富路就修通了。
有人说,鄢静下跪是“丢了面子”。但鄢静说:“只要能推动发展,面子算什么,不发展才最伤面子。”
短短一年,海龙村修建了2条村级公路,硬化路面1.4公里,改善了交通状况和发展环境,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村官后,有企业用50万元年薪请鄢静去当总经理,被他回绝了。他说:“当村官为的是改变一个村,而不是改善自己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