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徐勇凌,浙江杭州人。1962年3月出生,1984年7月入伍,1986年4月入党。硕士研究生学历。空军大校军衔,空军级试飞专家,特级飞行员,首批双学士飞行员,现任空军指挥学院教官。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 黄子娟) 试飞员是新战机的“试用者”,通过试对战机进行反复检验,使设计缺陷暴露改进。多年来,一代代试飞员自主创新、勇于开拓,担负着我国所有国产战机科研试飞的重任,不断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近日,人民网记者专访了空军指挥学院教官徐勇凌大校,为您揭开试飞工作的神秘面纱。
职业灵敏度:挑出飞机技术“毛刺”
一架飞机有数十个子系统,数百个机载成品设备,数万个零部件,数十万个元器件,以及机载系统软件高达几十万甚至百余万条语句,要想把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最终融合锻造成一把出鞘的利剑,离不开试飞员的学习和探索。
记者:对试飞来说,试飞一款新的机型通常会面临什么问题,要做哪些准备?
徐勇凌:随着飞机技术的日益复杂,那么试飞的专业性也就越来越强,从起初检验飞机是否可以飞行到检验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我们要对飞机所有的系统进行考核:包括飞机的机体结构强度是否完备,飞机的基本性能是否能满足战机指标的要求,飞机的品质是否安定好操纵,还有检验飞机的机载系统等。所以现在的试飞,不仅仅是考核飞机的机体是否安全、可飞,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的功能能否满足要求,也就是能否进行电子战对抗,通过传感器去发现目标,通过武器系统的外挂去发射武器,进行准确的目标攻击。这些相关的系统是一种互相融合的工作状态,有时,单个系统有没有问题,但组合在一起,它的性能和指标达不到要求,这种考核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即使某一个系统的工作是正常的,它组合起来也可能出现异常,异常点你能发现,但要去排除,难度非常大。比如说雷达与导弹的交联过程,雷达本身没有问题,导弹也没有问题,但是导弹离梁后就无法发现目标,导致无法实现功能和性能,寻找这些小的技术“毛刺”难度非常大,如果仅仅是靠设计人员去检查软件和硬件设备,有的时候很难发现,只有通过试验飞行的数据,从中寻找蛛丝马迹。在这个过程中,试飞员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尽管飞机在空中飞行的表象、状态,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反映,但真实的感受只有试飞员才知道,那种稍纵即逝的异常,需要飞行员用高度的职业灵敏度去体会和发现。
因此,试飞员如果对系统的性能知识不了解,对于试飞中的各种现象观察不细,很可能这些问题就找不到。试飞员就像计算机的“传感器”,能发现飞行试飞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他要有很好的“处理器”,把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分析,找出结论;另外,他还是一个“动作器”,能够在试飞中去操控系统。也就是要求试飞员既要发现问题,又要找到问题症结,同时还要在实际的操纵中,能够非常准确、迅速地操控飞机。这些要求不是通过书本知识和模拟实验就能实现的,需要大量的试飞经验积累。
相关专题 |
· 空军英雄试飞员群体先进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