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1日电(张玉清、黄书波、承德宝)
历史必将铭记——
1998年,歼-10成功首飞;
2009年,空警-2000、空警-200公开亮相;
2012年,舰载机歼-15成功着舰……
世界舆论热议: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井喷时代。
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一步步缩小与世界航空强国差距,试飞员,正是中国航空工业追梦征程中的一个特殊英雄群体。
60多年来,一代代空军试飞员,和数以十万计的航空人一起,携手攻坚、搏击长空,成功试飞160多型2万余架国产新机,用青春甚至生命铺就了一条闪光的航迹……
托举共和国领空的“大国重器”
2013年1月26日,白色尾翼上涂着五星红旗的大型运输机运-20,在陕西成功首飞。
得知这一消息后,84岁的吴克明彻夜难眠。
抗美援朝中,曾驾驶米格-15击落过两架F-86的吴克明,最不能忘怀的是首飞歼-5的情景。
1956年7月19日,沈阳,碧空如洗。新中国第一架国产歼击机首飞的日子。
跨入座舱,映入眼帘的是全新的中文标识。“熟悉的米格-17仿制装备和倍感亲切的汉字,让我振奋不已。”吴克明回忆说,此前中国空军驾驶的飞机,同样是“万国货”,操作提示都是英文、俄文、日文……
起动、加速、离地……
飞起来了!
成立不到7年的新中国航空业,一步跨进了“喷气时代”。
老家在浙江萧山的吴克明,10岁时曾目睹日军对萧山的大轰炸。“县城房子三分之一被炸掉,三分之一被烧掉,死的人不计其数。”后来又首飞了歼-6的吴克明说,“当飞行员时,我最大的心愿是驾驶国产战鹰保卫领空。成为试飞员后,我就敢飞最危险的课目,飞出战机的最佳性能”。
歼-5定型后,我国又成功仿制了歼-6、歼-7两型与同时代国际先进战机相比毫不逊色的二代战机,捍卫共和国领空长达数十年时间。
歼-8,寄托了中国航空人太多的梦想。
1969年5月首飞成功的歼-8,在后续试飞中叠遇“瓶颈”,险遭“难产”。
最大的难题,是当速度接近音速时,歼-8会出现抖振。这种抖振,轻则机件损伤,重则空中解体。
设计者苦苦寻求解决方案,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试飞员鹿鸣东拍了胸膛:“只要你们提出改进方案,我就敢继续飞下去。”
当年冬天,在鹿鸣东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歼-8攻克了抖振,并顺利完成后续测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定型装备部队。
1998年3月23日,距“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设计飞机近90年,神州长空终于迎来了中国人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
“雷子,确实有把握吗?”下达命令前一刻,指挥员问。
“飞!”从设计阶段就投入歼-10准备的雷强,等待这一刻已经太久了。从1985年立项以来,300多家科研院所、生产厂家集智攻关,数万名科研人员呕心沥血,如何能不飞?
“国外新机一般只采用30%的新技术,而歼-10使用的新技术超过了60%。”成飞公司主管试飞工作的副总工程师苗文中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某国研制的4架三代原型机全部在试飞中坠毁……这意味着,作为首席试飞员的雷强,将面对比国外同行更多的风险。
在无数目光注视下,身着橘红色抗荷服的雷强昂首走向战机……
没有花哨动作,没有惊险波折,这一个普普通通的起落航线,在中国航空人眼里,却是如此优美,如此揪心……
蓝天作证。歼-10试飞,创造了世界三代战机研制中唯一没有摔飞机的纪录,开启了我国新型战机快速研制发展的新时代。
相关专题 |
· 空军英雄试飞员群体先进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