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包供同——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

2013年08月08日14:08   来源:甘肃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包供同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

他带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站在永星村最高处举目四望,漫山遍野的黄芪、党参、当归长势正旺,绿色如茵。这个千疮百孔、充满悲痛的村子因此有了一些生机。在解放军、武警、志愿者帮助下,一堆堆刚从废墟中抢挖出来的药材,让受灾群众的心里踏实多了。

殊不知,15年前,这个村子还没有人种药材,家家户户以种小麦为生,除了能吃饱肚子,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日子过得很是艰辛。

1995年,24岁的包供同被推选为村主任。同一年,他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任伊始,他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村民富起来。

永星村人均耕地超过3亩,但种小麦收成最好的时候亩产150公斤,收入也就几百块钱。要想致富,靠小麦肯定不行。而在此时,岷县有些地方开始试种药材,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其他地方能种,永星村为什么不能种呢?思来想去,通过实地考察,包供同瞄上了种药材脱贫致富这条路。

1998年,包供同带着村会计包普安,从内蒙古进了一批黄芪苗,想动员村里人种植。但很快,一盆冷水迎头浇下:没有一个村民愿意购买。有的说:“种粮食能吃哩,种那东西有啥用?”有的则担心,药材苗价格高,种不好会亏本。没办法,包供同和包普安成了村里带头种黄芪的人。

当年年底,包供同的3亩黄芪收了2000多公斤,收入近7000元,效益比种小麦高出整整10倍。永星村的村民不敢相信,种药材也能挣这么多的钱。

第二年,包供同再次奔往内蒙古,拉了2000多公斤药材苗,基本以成本价在村里销售。很快,药材苗一售而空,超过三成的村民种起了药材。

此后,随着药材价格的上涨,药材种植效益更为明显,药材种植户也越来越多。截至去年,全村98%的农户成了药材种植户,全村85%的耕地种的是黄芪、党参、当归三大药材,药材种植成了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大灾之后,这些家里堆的、地里长的药材,让村民们有了重建家园的底气。包供同说,只要药材行情和往年差不多,这次盖新房,一定要动员大家盖抗震的砖瓦房。

(责编:吴斌、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