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为了这片绿色——记沾河林业局防火通讯瞭望员朱彩芹

松林组
2013年05月30日10: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人物档案:

朱彩芹连续多年被评为沾河林业局先进个人标兵,并成为沾河林业局唯一工作在森防最前线的女性优秀共产党员。她曾当选全省杰出青年卫士、全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省三八红旗手,2012年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

春寒料峭的三月,小兴安岭的积雪尚未消融,气温也较往年明显偏低。而此时,朱彩芹和王学堂已来到451瞭望塔,开始了又一个春季森林防火期的通讯瞭望工作。

海拔584米的珠山是沾河林区的最高峰。24米高的防火瞭望塔建在峰顶,朱彩芹在这里已经坚守了25年。

不怕苦的“夫妻塔”女主人

1988年9月,新婚不久的朱彩芹与爱人王学堂一起,来到位于幸福施业区珠山上的451瞭望塔,成为一名防火通讯瞭望员。

通讯瞭望员被誉为“大森林守护神的眼睛”,每天需要十几个小时的不间断瞭望,及时传递数百条甚至上千条信息。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令人难以忍受。

从公路边到瞭望塔,要在山林中穿行三公里;在山顶生活的所有必需品,都要自己背进去。每年春防阶段进点时,他们不仅要背生活用品,还要背相关设备。这时节,山中的积雪还有过膝深,可谓寸步难行。最长的一次,他们从公路边到塔房竟用了八个小时。

初春和深秋时节,即便穿上厚重的棉衣也难以抵御寒风的侵袭。早晨带上塔的馒头,到中午时就冻得几乎咬不动了,一壶开水也成了凉水。2006年以前的18年间,塔上没有取暖设备。后来虽然有了炉子,但只要地面上有三四级风,就不能生火取暖。一旦施业区内有山火发生,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都要昼夜开机,晚上就睡在塔顶的板铺上。天长日久,朱彩芹落下严重的风湿病。

工作环境的艰苦倒也不算什么,最让朱彩芹犯愁的是吃水、吃粮、吃菜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每个防期进驻之前,朱彩芹和爱人都要储存够几个月吃的粮食、土豆、干菜和咸菜。吃水要到山下三公里外的小河去背,崎岖的山路,背着20斤的一桶水,一个来回就要两三个小时。为了省水,他们连粥和面条都不敢做。早春、晚秋时,小河封冻阶段就只能吃雪水。

每年春防后期,蚊虫泛滥,尤其是“草爬子”更为猖獗。可别小看了这种小虫子,如果被叮咬后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患上森林脑炎甚至危及生命。每次下山背水回来,朱彩芹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脱衣服抓“草爬子”,最多的一次竟抓了二百多个,身上还叮着六七个。朱彩芹身上被“草爬子”叮后留下的伤疤,每逢阴雨天就又疼又痒。

与森林为伴,免不了与猛兽打交道。2000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在背水回来的路上,朱彩芹忽然感到身后有东西跟着自己,回头一看,只见三匹狼一字排开,正虎视眈眈地看着她。慌乱中,她顺手捡起一节粗树枝,一边挥舞,一边往后退。回到驻地时,冷汗已经浸透了她的衣服。2002年秋天,一次在赶回瞭望塔的途中,一只黑熊对她穷追不舍,她就一棵树、一棵树地躲藏。等到甩掉了黑熊,她几乎瘫软在地。和狼、熊相比,跟野猪周旋只能算做小事儿一桩。

山中的岁月,最难耐的是孤独与寂寞。闲着无聊,她就看书,一本《新华字典》都快翻烂了。在没有通电的17年间,朱彩芹只能用煤油灯照明。虽然后来有了蜡烛,但为了节省,她总是摸黑值班,需要通话时点亮,通话结束就吹灭。在通讯设施还比较落后的年代,山上连收音机都听不到。寂寞得难受时,朱彩芹没事儿就在塔外转,白天看树、晚上看星星。那时,她就盼着领导交代任务——有了任务就有事干了。

难不住的森防瞭望“业务通”

沾河林业局施业区内有沾河顶子和大平台两处国家级重点森林火险区。451瞭望塔因地势高、通讯辐射面广而承担着全局森防通讯的中转任务。

第一次爬上在秋风中晃动的塔顶,朱彩芹往下瞅了一眼就不敢动弹了——飘动的云雾形成了视觉误差,仿佛塔楼随时要倒似的。出去瞭望时,她颤颤巍巍地将身体紧贴着塔楼子板墙,不敢往栏杆边上站。

刚开始工作时,朱彩芹拿着话筒不知该说些什么;发现烟点时,由于对烟火、低云、旋风带起的尘土分辨不准,特别是分不清雨后森林上空浮动的是烟雾还是汽雾,对烟点的距离也常判断失误。领导虽然没有批评过,但朱彩芹知道自己不称职,急得晚上睡不好觉。

凡事都要强的她,把一本《瞭望员手册》反复阅读了几十遍,直至内容烂熟于心。为了增强观察力和判断力,她通过脚步丈量总结经验,用以判断山与山之间的距离。很快,她对四周的山林、道路、场点都了如指掌,她的声音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对讲机里。如果领导在对讲机里表扬一句,她能高兴得一个人对着大山高喊几声。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