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长期的瞭望观察,朱彩芹根据451瞭望塔的地理位置,总结出一套计算烟点位置的土办法,能够准确报告出烟点的坐标方位。
高度的责任心激发着朱彩芹强烈的求知欲。对讲机出了故障,她不敢瞎捅咕,就请教中心台如何修理。有时保险丝烧了、馈线头松了,她就向明白人请教。有一年刚发地图时,她追着问林业局防火办副主任张德华经纬度怎么看、怎么对比例尺……
随着对瞭望通讯业务越来越熟悉,她对瞭望工作也越来越热爱、越来越自信。因为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记录又准又快,1998年,她代替丈夫担任沾河林区中心塔塔长。
她掂得出肩上的分量。
1992年,朱彩芹的儿子出生了。
为了不影响工作,产假过后,她就带着刚会爬的儿子王留洋一起进山了。每天上塔工作,她就把孩子放在塔下的休息房内,一忙起来,经常把孩子给忘了。好几次,她下塔时发现窗户开着——孩子已经爬到外面去了。
孩子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爱人见孩子已经睡熟,就下山去背水了。正在塔上与指挥部通话的朱彩芹忽然听到孩子的哭声,感到奇怪,她跟领导请假之后到外面往下一看,脑袋“嗡”地一下——11节的塔梯,光着屁股的儿子已经爬到了第十节。那可是20多米高了。她赶紧下去把孩子接过来,紧紧地搂在怀里,愧疚的泪水噼里啪啦往下掉……
除了他们一家三口,山中再无人烟。因为没有玩伴,孩子每天只能跟蚂蚁玩,跟养的小狗玩,跟山里的野兔玩。孩子四岁时,有一次追着一只野兔越跑越远,结果迷路了。朱彩芹和丈夫发现孩子不见了赶紧去找,直到听见孩子的哭声,悬着的心才落了地。两口子后怕——这要是让野兽给叼去,可咋整啊!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朱彩芹的内心非常矛盾——孩子要接受教育,自己却没时间照顾。没办法,她只好把孩子送到父母家。
刚把孩子送走的那段时间,工作忙起来还好,但到了夜深人静时,朱彩芹满脑子里都是孩子。一天,已经两个多月没见到孩子的朱彩芹想利用晚上回林场取给养的机会顺便看看孩子。可刚到家,要带的东西还没准备好,就听见前指发出的火情警报汽笛,她立刻往瞭望塔赶。那天刮着八级大风,天地间漆黑一片,朱彩芹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上跑,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塔房,顾不上换下被汗湿透的衣裳,立刻开机,以保证前指扑火命令的下达。后来,时任沾河林业局副局长的赵兵听说了这件事,送她一个绰号——“朱大侠”。
自古忠孝难两全。每年要在大山深处工作、生活大半年,朱彩芹不但照顾不了孩子,就连年迈的父母生病住院也无暇顾及,只能由弟弟护理。对父母、对孩子、对亲人,她觉得亏欠很多,但对工作、对职责、对使命,她无愧于心。
压不垮的“森防前线女先锋”
沾河林业局防火办副主任何昌喜曾经感慨地说:“朱彩芹的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1996年5月末,外界火烧入沾河局乌斯孟施业区,幸福瞭望塔承担了90%以上的通讯任务。朱彩芹和丈夫坚守在八平方米的塔上,连续三天三夜不眠不休,记录两大本、成功转接千余条信息无差错,为前线扑火提供了可靠的通讯保障,受到三级指挥部领导的表扬。
那场大火烧了25天,朱彩芹25天没脱过衣服睡个囫囵觉。每顿吃饭就简单对付一下,主食就是馒头。头几天还有点儿茄子干、豆角干之类的干菜;十多天以后,干菜没了,就吃咸菜;后来,咸菜没了,就喝酱油汤;再后来,酱油也没了,就喝咸盐水;最后,盐也没了,水也剩得不多了,只能啃干馒头,噎着了都不敢多喝水。因为山火还没灭,他们没法儿离开岗位下山去买粮买菜,结果彻底断顿了。最困难的时候,一天只喝一杯水。等到大火终于被扑灭后,朱彩芹听到领导的表扬,听到同志们的一声“谢谢”,不知怎么了,眼圈红了。
2001年9月28日,袁青山烧防火线烧过了界。当时火情紧急,通讯联络正忙,而朱彩芹突然肚子剧痛。丈夫下山背水还没回来,她就咬紧牙关坚持,一边通讯,一边记录,黄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等丈夫回来时,记录本全被汗水打湿,看不清楚字了。让朱彩芹感到庆幸的是,她已经把信息全都及时无误地传过去了。在前线扑火的11天里,朱彩芹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负责火场、扑火队、指挥部的通讯中转工作。
在451瞭望塔工作的25年里,朱彩芹凭借着出色的瞭望技术,准确发现报告各种火情火险、参与森林火灾的扑救数十起,以准确无误的上传下达,为扑火战斗的全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时光流逝,不仅改变了朱彩芹的容颜,也让她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看到我们防火办很多党员都做得那么让人佩服,我想向他们学习,我也想入党。”在向党组织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后,她便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越干越出色。2008年6月,朱彩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