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后进村正在变成“后劲村”

黑龙江海伦市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掠影

洪伦富 王小波
2013年05月30日09: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脱贫容易致富难,后进村的改头换面终究离不开“发展”二字。发展需要远见卓识,更要真抓实干——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前提。“第一书记”进村后,把加快后进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和目标,在带领村民脱贫的同时,更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村民铺设致富路上。

百祥乡百合村临近通肯河,水草肥美、资源丰富。站在美丽的通肯河边,“第一书记”于英明不禁感慨:“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百合村就在这通肯河畔,这么丰富的资源不利用真是太可惜了。”说干就干,他将村“两委”班子和农户召集到村委会,说出自己打算借助通肯河发展大鹅养殖的想法。一听说有了来钱道儿,大家都积极响应。村集体与农户投资入股合作发展大鹅养殖,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而且实现了规模养殖。2012年,全村一共养殖了4000多只大鹅,既富了村民,也为村集体增收十余万元。

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目前,26个后进村自上或引进农业经营和生产加工项目14个,一半以上的后进村的集体经济找到了源头活水。

启动民生路

2011年6月,海伦市委在全市243个村中全面建立了党员服务联合体——每个联合体由数名优势趋同的党员组成,共同为村民提供服务,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就在众多村的党员服务联合体尽心竭力为百姓服务的时候,一些后进村的村民反映,他们那儿的党员看不出与群众有啥区别。

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员服务联合体扎扎实实地开展、推进,这是整顿后进村的当务之急。在“第一书记”的引导下,很多党员和“第一书记”一道摸索组建起各类联合体,以实实在在的服务赢得群众的认可。共荣乡丰乐村党员翁英会的外地亲属多,有特别好的打工就业渠道。过去,他只是自己外出打工挣钱。现在,在“第一书记”的沟通下,他开始发挥党员作用,引领多名本村村民外出打工。2011年,经他引领出去打工的村民收入达到50多万元。海北镇西安村党员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对38户土地界线不清的农户耕地重新丈量划界,并通过逐个做思想工作,化解了积累多年的村民矛盾……渐渐地,后进村的党员通过组建服务联合体,更好地发挥服务村民的群体效应。

后进村的民生工程欠账多,村村都有老百姓渴望组织上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各位“第一书记”进村前均与乡镇党委签订了“改善民生”责任状,并向群众公开承诺,接受监督。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不做就不行了,各项“民生工程”开始立项推进。向荣乡向春村“第一书记”吕丰,向上争取资金使全村道路全面实现沙石化,同时打造标准绿化带5000延长米,村屯路长期泥泞的问题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环境美化了,老百姓的怨言也少了。扎音河乡通兴村“第一书记”徐金昌上任的第一天,得知连通马家屯和孟家屯之间的桥坏了,就通过发改局争取到扶贫资金15 000元,对险桥进行重新修建。桥通了,老百姓的心也暖了。

一项项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启动了:路修平整了,桥通了,狭小的村级活动场所大变样儿了,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了……看着身边悄然发生的变化,很多村民都看到了希望——自从村里来了“第一书记”,我们这个后进村正在成为“后劲村” !

(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