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生命安全的“守门员”——记宿迁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沈谨

2013年05月09日11:17   来源:宿迁新闻网-宿迁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开栏的话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身边的典型就是我们学习追赶的标杆。在宿迁经济社会建设中,涌现出各类先进典型。为推进宿迁实现更大突破,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市委宣传部在全市开展“引领宿迁——身边的榜样”宣传活动,经过层层推荐,产生一大批先进典型。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引领宿迁——身边的榜样》专栏,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

  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史向华 实习记者 邵诗惠 通讯员 马焕展)“今年,我考虑到自己年龄比较大,也想让年轻人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决定从一线退下来,不巧赶上了禽流感。这时候我想我不能退缩,应该一如既往地负起责任。”年近六旬的宿迁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沈谨为了肩上的责任,毅然奋战在抗击H7N9疫情战线上。

  语速平缓,语气坦诚,语音舒朗的沈谨,总是那么严谨与朴实。“尽好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普通的事情!”与千千万万个中国共产党员一样,沈谨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努力诠释着自己的誓言——在奉献中找到人生的价值。

  选择:志在为民解忧

  说到如何走上疾病控制的道路,沈谨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知青岁月。那还是1973年6月,刚刚完成高中学业的沈谨,那年刚好18岁。在那个上山下乡的高峰期,他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也只好像两个哥哥一样离开父母,前往果园场插队。现在看来,果园场和市区几乎浑然一体。而在那个交通基本靠步行年代,果园场和当年的宿迁城,同样显得遥远。

  也就是那年在果园场,沈谨亲眼见到了疟疾这个疫情的可怕。虽然时值秋季农忙,但是火爆的太阳依然不减毒辣。大热天里,不少农民还要披着厚被子,浑身发冷,转而发热,继而出汗......疫情无情地折磨着沈谨身边的很多人。为了应对这一顽疾,沈谨应大队要求,积极参与发放药品,预防救治等工作。“那时候,我是挨家挨户发药,并且一定会监督他们把药吃下才肯罢休。”沈谨说,正是这份别人难以理解的较真,使得自己负责管控的小组,疟疾发病率始终低于其他小组。

  基于插队中对农民病痛折磨和农村缺医少药现状的了解,1976年,沈谨坚决地报考了南京医学院卫生系。他决心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可能地减轻身边更多老百姓的病痛。毕业后,有三条路摆在沈谨面前——淮阴地区防卫站、无锡卫校、徐州卫校。可以说,其中的两条路,都可以让他身居城市,高居讲台,传道授业,过着很多人羡慕不已的生活。但沈谨始终铭记自己当年的志向,怀揣挽救百姓困苦的情怀,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淮阴地区防卫站。

  1979年,他再次做出了一个别人难以理解的决定,离开淮阴,主动要求调到宿迁县卫生防疫站工作。从此,他开始了长达34年的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勤劳工作。直到现在,他依然坚守在这片阵地的第一线。

  践行:成为“健康卫士”

  上个世纪80年代的宿迁,由于卫生条件差,缺乏防蚊设备,疟疾疫情依然横行肆虐,折磨着城乡居民。相当长的时期内,疟疾发病率高达50%,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疫情反反复复,致使老百姓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生活。

  从当年果园场首次参与疟疾防控,眼见将近10年过去了,疟疾依旧折磨着身边许多群众,沈谨坐立不安。历经多年的求学与实践,再加上国家不断完善的防治方式,他相信疟疾必将被人类赶出生产生活。较真的沈谨牛劲又上来了。他开始每天骑着自行车奔忙起来,他的车架后驮着药品,车把左右各挂一个盛放衣物和干粮的包裹,逐村逐户地调查研究,逐户逐人地宣讲防治要点。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他硬是走遍全县31个乡镇的每一个角落。随后,他点灯熬油,对宿迁过去10余年的疟疾疫情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现在说起当年的举动,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也正是这份详细到每村每户的疫情病史,为后来开展疟疾防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当时最难的是,群众文化程度低,对卫生防疫知之太少,不仅不接受,还抵制。”沈谨说,为此,他不得不每天苦口婆心地上门解释宣传。让他欣慰的是,他的努力换来了回报:当年疟疾发病率从50%下降到5%以内,宿迁全县在当时的淮阴地区率先达标;卡介苗、糖丸、麻疹和白百破等疫苗接种率达85%以上,超过省市要求标准。

  为了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相当长的时期内,沈谨干脆吃住在农家。他带着对疾控工作的别样情感,从一个乡镇赶到另一乡镇,饿了吃块随身带的煎饼,渴了喝一口身上背的凉水,无怨无悔地奔忙于城乡各地。由于长期食不果腹,冷暖无常,他也就此落下了慢性胃病的病根。

  1988年,在沈谨担任宿迁疾控防疫站副站长的第三年,他在乡下足足待了230多天。“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就要不怕苦、不畏难、不惧险,把群众安危放在第一位,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沈谨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此时,不足30岁的他,已然成为乡亲们真正的“健康卫士”。

(责编:李晨阳、杨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