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一个劳模的“中国梦”——记宁波港机械维修工胡耀华

本报记者 陈醉 新华社记者 郑黎 通讯员 周洁 张洁
2013年04月30日13:25   来源:浙江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向技术创新要效益

一台桥吊每小时装卸185个集装箱。2011年3月4日,宁波港创造了集装箱装卸世界新纪录。

装卸效率高的背后,是胡耀华和他的团队大胆改装,提高机械性能的技术支撑。

公司从广州新购一批牵引车,发动机内的摩擦片特别容易磨损,经常前一天修好第二天又坏,生产速度始终提不上来。三五个月后,还不得不花费2万元更换一次。

胡耀华找到厂方专家沟通,对方也很无奈:这是多年的通病。“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了?”他跟自己较起劲儿来。

上班之余,胡耀华一头扎进修理厂,潜心钻研解决方案,先后拿出了几套方案进行试验,结果都没能达到理想效果。他又转而学习发动机系统原理,啃了一本又一本专业书,看了一幅又一幅结构图,才有了灵感——给牵引车加装冷却器。

改造后,一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摩擦片没有出现任何受损情况,时间证明了结果。厂方专家心悦诚服地赞叹:胡师傅,真了不起!当即购买了胡耀华的这项专利。

“有没有方法让机器增值增产?”胡耀华总会这样多问自己。

公司50号牵引车连续发生发动机冲汽缸床现象。检查发现,汽缸盖的第一和第二缸之间有一条高压气体冲出来的小槽。若依常规修理,只要更换一只1.1万元左右的进口汽缸盖就能解决问题。

“仅因为一条小气槽就要更换价格昂贵的汽缸盖,不划算!”胡耀华的“经济算盘”又打得啪啪响。请教班组内的老电焊工以后,他成功的用价值6元的铸铁焊条堆焊替代,现在车辆发动机性能良好。

就这样,在胡耀华的大胆创新下,没有一次因为修理和服务没有跟上而影响生产,他还保持着272台发动机大修“零返工”的纪录!

(责编:王新玲、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