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流动党员管理的困与进

刘云
2013年03月29日14:3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学习活动无平台,要求奉献缺关怀;权利服务难享受,隐瞒身份属无奈!”说起自己的党员身份,已经在东莞打拼15年的江西彭泽县龙腾镇马湖村村民霍坤,给记者念起了曾经流传于当地流动党员间的一首打油诗。这种玩笑式的自嘲,随着去年6月彭泽县驻东莞流动党支部的挂牌,成了永远的过去。

如今,在东莞打工的彭泽县流动党员有了第二个“家”。虽然工作繁忙,但大家仍然愿意抽时间参加流动党支部的各项活动。霍坤说,出门在外,大家都愿意常回“家”看看,多跟“家”里人聚聚。“这个‘家’,是港湾,更是靠山!”

春节刚过,正值外出务工人员离乡高峰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备受各界关注。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庞大的流动党员群体的共同期待。这个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难题面临哪些困境?破题中各地取得了什么进展?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党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为大家梳理近年来流动党员管理的困与进。

破解底数摸清难——

从组织被动找党员到党员主动亮身份

“流动党员想找组织容易,让‘口袋党员’亮出党员身份难。”权威人士告诉记者,流动党员主要分布于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流动人才、离退休人员和出国留学人员五类人群中,其中农民工党员占60%以上。亮身份难是目前流动党员管理最突出的难题。

2010年广州全市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7.1%的党员愿意亮明身份,有24.6%的党员认为“参不参加组织活动对工作没影响”。对此,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雪娇认为,大部分流动党员收入水平低,生活缺乏稳定性,在生存压力下,缺乏参加党组织正常活动的政治热情,出现党员“群众化”趋势。

“流动党员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与其党组织千辛万苦地去找他,不如引导他们主动亮身份、找组织。”郑州市金水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建国的观点具有很大的代表性。他认为,只有真正贴近流动党员工作生活的实际,变“管得住”为“服好务”,帮其排忧解难,才能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吸引他们主动亮明身份。

从各地实践来看,广东中山市主动帮助流入党员解决找工作难、子女入学难、生病就医难、租住房屋难等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河北衡水市针对流出党员家庭做好照顾留守儿童、老人、急难救助等工作,都收到很好效果。消除了后顾之忧、快速融入务工地的流动党员,纷纷主动加入流动党员党组织。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中国组织人事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