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流动党员管理的困与进

刘云
2013年03月29日14:3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破解管理难——

从“两不管”到共同管理

“流入地不去管,流出地又鞭长莫及”,最初,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一度陷入“两不管”的怪圈。“这是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认识不正确,认为外出党员难以联系、外来党员是负担,流动党员情况复杂,管理成本高,难见成效。”辽宁省社会科学院闫璐撰文指出。

随着流动党员管理关注度日益提高,双方逐渐重视并达成了一个共识:为流动党员组建一个“家”,让他们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是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前提。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流出地一方多选择了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本籍人员党组织,以乡镇、县区、地市等为单位建立的流动党组织均存在。福建莆田市还连续四年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北京朝阳区莆藉民营企业挂职,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

为了日常管理更便利,尽可能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流入地一方采用多种灵活方式组建流动党员党组织。深圳市在“同乡村型”党组织之外,还组建“同行业型”、“同企业型”党组织。北京在流动党员集中的行业和商务楼宇,建立建筑、保安等行业党组织和商务楼宇党组织。

一面是双方都为流动党员量身打造党组织的积极意义,一面是组建意图均从各自角度出发可能出现的不协调。为了避免两条腿不同步,中共中央办公厅2006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多地纷纷开始签署流动党员共管协议。北京市各区县委组织部门先后与14个省(市)的31个市(县)签订了55份双向共管工作协议,形成了“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格局。

破解作用发挥难——

从“唱主角”到“搭台子”

近三年来,莆田市外出流动党员带头参与“民资回归”和“引智兴莆”工程,带领带动在外乡亲回乡投资项目近1000个,总投资1000多亿元;协助家乡引进技术700多项,推荐拔尖人才160多名。

能够发挥个人才能和党员先进性,是流动党员的愿望,更是组织和群众对他们的期盼。以往,流动党员管理大多是党组织“唱主角”,以组织对党员的单向管理为主,流动党员缺乏发挥作用的平台。久而久之,“有劲使不上”的流动党员慢慢对组织生活失去了兴趣,与组织渐行渐远。

预料到这种可能的莆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林承通,开始致力于为流动党员“搭台子”:“流动党员生活在群众当中,与群众联系密切,有能力而且也愿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积极为他们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在商缘、人缘、地缘等方面的优势,服务家乡发展。”

活动难开展也是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公认的一个难点。因流动党员流动性强,时间不统一,网上党支部、网络党校、QQ群、手机课堂等各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管理教育手段应运而生。“这些手段可以让流动党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与组织保持有效联系,但这不能完全取代实地活动,只让流动党员在网上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深圳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郑秀玉认为,“活动开展难的根本原因还是不了解流动党员特点,活动对流动党员的吸引力不强。”

记者在对流动党员的走访中了解到,家乡党组织组织的“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用工单位党组织开展的“党员示范岗”、居住社区党组织举办的“党员义务岗认领”等活动,都享有颇高人气。究其原因,受访流动党员一致认为,与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组织活动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流动党员绝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外地,因此,让他们在为家乡发展出力的同时,能够在居住地更好发挥作用,成为各地在流动党员管理中的一个共同方向。从各地探索来看,流动党员确实也能够为居住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黔籍外来务工党员较多。街道办党工委与贵州省驻深圳流动党员服务站联合组成工作小组,协助街道开展流动人口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治安维稳管理等难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北京去年进行社区党委换届选举,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社区探索实施“大党委制”,在不改变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吸纳流动党员在社区党组织兼任席位制委员,参与社区管理,共有30余名流动党员当选。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中国组织人事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