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他就像不知疲倦的牦牛

追记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中)

2013年03月28日13:39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在菊美多吉衣兜里,总有一些小纸条,上面记录的都是小事:

3月1日:翁姆家的小娃儿需要一本新华字典。

4月11日:仁孜家医保本户名需到县上重新核实。

5月3日:看望脚伤住院的德吉阿妈。5月16日:尧日村村支部图书架差两枚螺丝。

记录到去年5月16日为止,而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去年5月18日。

“为了这样一张张记录民情的小纸条,菊美多吉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了瓦日,他把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紧紧‘锁’在了心头,把掉在地上没人去在意的事‘捡起来’,记到了心头,把需要帮助的群众‘扶起来’放进了心里……”县文明办副主任拥生卓玛说。

自从2001年参加工作,无论是在扎拖、龙灯、还是在瓦日,“群众”二字的分量,一直在菊美多吉心中是沉甸甸的。

无论到哪里工作,他都把修路当做头等大事,分秒必争……

高原群众世代盼望告别人背马驮的艰苦岁月。

“扎拖”一词藏语意思是岩石上,扎拖乡处处悬崖峭壁,扎拖村有4个自然村,分布在险峻的高山上。千百年来,村里人全靠一双脚去丈量那条羊肠小道。

2004年,菊美多吉到扎拖村包村,一到村里他就横下一条心:立即修路!可是,修路要占用村民的部分土地,扎拖村的土地都是在岩石缝里掏出来的,十分金贵,群众虽然盼望修路,但要占自家的地就非常抵触。

怎么办?那就逐户逐户地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去的最多的一户是泽吉家,菊美多吉一共去了10余次。

菊美带着村干部踏断了交通局的门槛,不分昼夜地死磨硬缠,直到交通局答应给项目为止。

“真的要修路了?”群众疑惑中掺杂喜悦奔走相告,“这个乡干部有两把刷子,才是说话算话、真正为群众办事的!”村民这样评价,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也很高。

菊美多吉将被子一卷,在工地上搭起帐篷,与修路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还从微薄的工资里掏出钱买来盐巴和茶叶,给修路的群众烧茶喝。

修路难,而为修路做群众工作往往更难。菊美多吉的法宝是不厌其烦,实在不行就双手竖起大拇指(藏族一种恳求别人的手势)。在藏区,尤其是康巴汉子,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亮出这种手势的。

瓦日乡鲁村修通村公路时,有一户阻挠,因为修路必须要他家院墙后退一两米,菊美多吉三番五次去说,他都不松口。最后,菊美多吉无奈地双手竖起大拇指:“阿哥,我以一个老百姓的身份来求你,你有什么要求就提,我们尽量满足你!”

菊美多吉这一招感动了那村民:“就凭你这句话,我看得出你是个没有架子,不会用权力压人的好干部,我同意了。”

就这样,一个个村子的通村公路在菊美多吉的苦口婆心和软磨硬泡的攻势下,藤蔓一般悄悄生长在贫瘠的高原上:

18公里长的布日俄村通村路通了,中小型车辆可以畅通无阻的直达全村……

列瓦村通村路通了,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爬山涉水地“长征”……

一条条村道把分散的民心拉近,菊美多吉通过这条条道道,把群众装进了自己心里。

(责编:杨丽娜(实习)、杨媚)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 追记菊美多吉:一位藏区基层干部的11年为民路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