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他就像不知疲倦的牦牛

追记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中)

2013年03月28日13:39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从帐篷到别墅,一步跨千年;为了实现牧民定居,他操碎了心……

2008年12月,菊美多吉调到海拔近4000米的龙灯乡任乡长。

这是个纯牧业乡,有514户,2349人。为了摸清每一户的具体情况,菊美多吉常常骑马翻越重山,海拔4000多米的就有两三座,一走就是十天半月。因高血压而产生的头痛、头晕、胸闷折磨着他,但他没有退缩。他说,只有我们与群众拉近距离,群众才能与我们心连心。

2009年,为了彻底改变老百姓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四川省启动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龙灯乡拉日村被列入首批建设的定居点。

可是,部分牧民因思想观念陈旧对定居工作存在消极抵触。菊美多吉与包村干部一道,先从转变村三职干部、退休干部及当地德高望重人士思想入手,逐个耐心细致地讲解牧民定居给牧民生产、生活、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带来的实惠,并先后召开10多次村干部、群众大会。

通过努力,“牧民定居行动”于2009年4月顺利启动。菊美多吉与同事们一道制定帮扶措施,实行一对一帮扶,起早贪黑在工地上监督、督促工程质量、进度,与牧民群众一起投工投劳,连续7个月奋战在施工现场,确保定居房完成建设。

为着力打造拉日村牧民定居省级示范点,菊美多吉争取到114.5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定居点54户牧民屋顶盖瓦,窗户、卫生间改造,4320米围栏建设,太阳能热水器、广播电视户户通、风能互补照明路灯的安装,800米环村路硬化等工作。

“那段时间,他就是一头不知疲倦的牦牛!”原龙灯乡卫生院院长冯林斌说。一次,冯医生看到他很疲惫,眼睛也红红的,于是给他测了个血压,竟高达190/100ml!冯医生几乎咆哮着说:“那么高的血压还在玩儿命!”菊美多吉却笑着说:“冯医生,不要紧张,没什么大事的嘛!”

2010年底,在调离龙灯乡前夕,菊美多吉特意来到拉日村,沿着宽敞的水泥路绕村走了一圈,看着那醒目的标语:一步跨越千年,从帐篷到别墅,从梦想到现实;看着那一幢幢藏家别墅式的牧民新房,他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呀,如今牧民们也能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了,我们做的一切都值了!”

地区发展靠教育,教育希望在孩子;为孩子走出大山,他甘当铺路石……

扎拖乡波罗塘村的白德降初有3个孩子,当时大儿子已经10岁。但3个孩子都没读书,而是被白德降初安排去山上放牛或者是挖虫草。

当时,这种现象在藏区十分普遍。这怎么行呢?“一个地区的发展要从教育抓起,一个家庭的发展要从娃娃抓起。”这是菊美多吉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普九”开始后,菊美多吉每天到学生家中做思想工作,一天不行就两天,两天不行就一周。在他的坚持下,全乡“普九”率达到100%。

孩子进了学校,菊美又关心起他们的安全、饮食及经济上的困难。

扎拖乡中心小学旁有一个滑坡泥石流地带,每天早上,菊美多吉利用跑步锻炼的机会总是在那里等待,直到把学生一个一个安全接过来,下午放学也是一样。

藏区孩子的午餐一般是家中自带锅盔,学校烧点开水供给,菊美多吉吩咐乡政府食堂,凡是有吃不完的饭菜,一律端给学校,让孩子们打点“牙祭”。

2009年初,为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刚刚调任龙灯乡乡长的菊美多吉就亲自到学校去开家长会,并带领学校老师,深入每一户牧民家中家访,动员他们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在他的坚持下,乡中心校的学生从2008年的100多名,增加到240多名,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

200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至2013年,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5年计划,即对藏区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3年免费职业教育。菊美多吉高兴地说:“这是藏区孩子走出大山的绿色通道!机会很难得,一个也不能少!”

拥生卓玛的表弟丹孜考上了“9+3”义务教育,到成都礼仪职中就读,马上就要开学了,可他的名字上存在曾用名和现用名的错误,学校老师要求乡政府出具证明,否则以后就拿不到毕业证。

丹孜的家人把这事告诉了菊美多吉,2011年2月28日晚上9点多,菊美多吉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赶到,把办好的证明送到丹孜家里。

拥生卓玛回忆说:“我还清晰地记得他当时的样子,一条围巾胡乱地围在脖子上,脸颊被夜里的寒风吹得通红。我感动地说这么晚了,你骑了12公里山路过来多么危险,明天早上拿来就可以了嘛。”

菊美多吉笑着说:“我们乡走出一个这样的学生不容易,一定要让他去读这个学校,有这么好的政策,又不要学费,如果学籍都不给他办好,就是我们的失职了。”

如今,菊美多吉动员参加“9+3”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已经陆陆续续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深知,如果没有菊美多吉的支持,他们绝不会有今天的机会,菊美多吉充当了他们走向成功的铺路石,这使他们更加努力地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改变着家乡的面貌。(记者 李传君)

(责编:杨丽娜(实习)、杨媚)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 追记菊美多吉:一位藏区基层干部的11年为民路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