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几十年都是这个样子!”吴仁宝的妻子赵根娣说,他每天半夜才睡,三四点就起床,偶尔睡到五点醒来,总是说:“睡过头了!睡过头了!”他怕自己养成坐办公室的“坏习惯”,一直没有办公室,哪里有事去哪里。
“华西村里就有高档的村民体检中心,村民都体检两三次了,发现了8个早期癌症病人,都救活了,可是他却没有体检一次!他都80多了,还怕耽误半天的工作时间呀!早一年去检查一定有救呀!”62岁、长期跟随吴仁宝拼命工作、当年人称“铁姑娘”的华西村党委常委赵荷芬泣不成声。
“老书记在上海住院时,还不停喊我,要我整理材料准备开会。”在吴仁宝身边工作了20多年的孙海燕说,“他心里想的只有工作,没有自己。”
3月13日,弥留状态的吴仁宝被接回家,前来看望的村民们不敢相信,在他们心目中无所不能的老书记仅几天时间就瘦得脱了形。14日刚清醒一会儿,吴仁宝就提议当天晚上开干部会议,研究党建和华西村建设情况。
“感觉他呼每一口气都很痛。”华西村纪委副书记朱蕴海回忆,3月初已经明显感觉到老书记忍受着剧痛在坚持工作。
16日晚上,吴仁宝说:“帮我,帮我。”家人把他扶起一点,稍微坐了起来,女儿吴凤英把氧气面罩调整好,感觉周围人很多,老书记说了一句:“开会。”“现在开始,不要来翻花样了。”这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从病重起,我陪了18天,父亲很坚强,没有喊一声痛,跟周围那么多人讲了那么多事,讲来讲去都是国事村事,没有一句家事,对自己的身体、对家人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吴仁宝的女儿吴凤英告诉记者。
“特色语言”成宝贵遗产
今天在华西村的街头、厂区、社区,处处可见体现吴仁宝独特思想和语言风格的标语牌:“—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是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
“老书记人虽走了,却为华西村留下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遗产。他的通俗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他的‘共同富裕’的理念和‘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精神,将成为华西村永远的财富。”吴协恩说。
从30多年前开始,吴仁宝就经常向来访者发表介绍华西经验的演讲。退居二线以后,只要不出差、不生病,他几乎每天都要向前来参观交流的干部群众和中外游客宣讲“社会主义富华西”,迄今已有2000万人听过他的报告。周丽告诉记者,吴仁宝办事超常规,思想超常人,讲的话也引人入胜。“有时游客太多,他一天演讲6场。我们翻译都吃不消,老书记却精神饱满。”
每天上午10时30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会提前坐在华西民族宫,等着吴仁宝登场。“我们在建的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为什么是328米呢?因为,北京最高的一座大楼高度是328米,华西村要和首都高度保持一致。”老书记一开口,就引发了台下一阵发自内心的笑声和掌声。
聆听吴仁宝语录,可以深切感受到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历久弥坚的精神信仰,体会到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干部责任感,触摸到一个农民思想家的智慧光芒。
“仁宝”牌报告,与华西金塔、农民别墅一起被列入赴华西参观游览客人的必选项目。就像“不到长城非好汉”,没有听吴仁宝作报告,也不算到过华西村。
曾经有人问老书记,你的幸福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任何事情都挫伤不了我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
为华西工作了几十年,上级奖励给吴仁宝的奖金累计起来超过1.3亿元,他却恪守“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的准则:“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我拿这些钱干什么呢?我不愁吃,不愁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到走的时候,你有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与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块都是一样的——在这一点上,我早就想通了。”
吴协恩告诉记者,老书记走了,但他的特色语言深深烙在华西村党委班子的心上。他们决心扛起华西村这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旗,服务人民不能变,共同富裕不能变,实现“中国梦”中的“华西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