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干部谈党建

杨柳荫: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2013年02月23日17:38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牛街街道年轻干部入户访民情。于泽平 摄

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华清园社区居委会编制“一刻钟服务圈华清园社区便民手册”,社区干部带着手册初稿入户征求意见,完善后出正式版本免费送给居民。本报记者 王海燕摄

编前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工作怎么做?做什么?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群众有什么需求、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愿望,走进他们中间,才能了解真切,才能有的放矢地制订工作计划。

节后上班第一周,领导干部、机关人员来到田间地头、街道社区,与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困难,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用务实的作风、实干的精神,为把今年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开了个好头。

人人都有联系户

正月初九一大早,家住琉璃井社区35号楼王桂英家中来了个“熟人”——东城区永外街道主任陈卫兵,街道推行干部下社区,王桂英家是陈卫兵的联系户之一。

一开门,王桂英跟见到亲人一样,热情地把陈卫兵往屋里拉。坐下寒暄几句,大妈蹙眉说:“楼下那家老人,总将捡来的医疗垃圾堆放在楼门入口,怎么说也不听。”

“大妈,我来的时候就看到了,您放心,先让城管把那块地消毒,我再找他家谈谈,想个法子,把垃圾彻底拾掇干净。”陈卫兵话音刚落,“那可就太好了!”王桂英说。

临走前,陈卫兵还不忘嘱咐大妈,“您要好好休息,有事给我打手机。”

不仅要下到社区,还要做到真正了解情况。陈卫兵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说:“王桂英老人今年都78岁了,还要长期照顾81岁的患病老伴和患精神病的儿子。不过老人很乐观,经常参加社区志愿活动,跟她聊天还能了解到其他居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永外街道对干部下社区,有着严格的要求,绝对不能流于形式,要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对家中情况了如指掌,有什么事情更要及时参与,每个干部每周起码要有两个半天都要到社区去参加例会或是处理问题。

从今年1月开始,永外街道128名街道干部定期走访自己的联系户。处级、科级干部每人每年走访不少于48户,处级干部长期联系的居民不少于4户,科级及以下的干部长期联系的居民不少于2户。

“对于干部下基层的工作,我们在年前也制定出了考评体系。”陈卫兵拿出一本《社区目标工作任务分解表》,里面,所有的工作任务都被拆解成了详细的条目,分成重点工作、日常工作、特色工作三大部分,共计830个打分项,评分标准细化到0.1分,“要求做到的任务完不成有相应的扣分,特色工作做到有加分,社区每月一考评,每半年汇总到街道一次。”

陈卫兵对记者说,“原来的工作是坐堂式的,现在要求我们走出去,到居民家里去,充分发挥干部个人的潜能,编织一张人情的网。”

永外街道这种做法在东城区并不是个例。该区区委书记杨柳荫在年前就提出来,“要从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直接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听群众意见,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为此,东城区还专门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要求辖区内的领导干部定期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联系点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真实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17个街道以不同的形式纷纷加入到干部下社区走访的行动中。(记者 高健 通讯员 徐光晔 辛桦)

(责编:乔业琼、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