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是我家
“这边居民还在发愁上下水,我却要求他们跟着我去看芭蕾舞,去听交响乐……社区到底要办什么样儿的文化活动?”
“和居民面对面,获得资料的‘含金量’跟在电脑搜索出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第一次和大爷、大妈聊天,他们说什么都是好。第二次、第三次再去,提问题了,说不好了,那才是心里话。”
春节刚过,牛街街道小会议室里,十几个70后、80后围坐在一起,畅谈着年轻基层公务员到底应该怎样为社区百姓服务。
牛街街道在全机关青年公务员中发起了“深入窗口沉入社区”实践活动。19位年轻公务员每周“深入”社区居委会、警务室、信访室等社区工作第一线,“沉入”特扶家庭、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以及少数民族等家庭中,面对面了解地区百姓的真实生活现状和生活所需,积累民生服务经验。
80后女孩陈曦到街道工作刚满2年,她说自己上次去法源寺社区,起初是为了搞点儿文化方面的调查,可走到南半截胡同21号院,居民们根本不理她这茬儿。对于这个低洼院,尽快改造才是头等大事。
“从前工作中只顾大面儿,对居民需求了解太少。居民还在发愁上下水的问题,我却要求他们跟着我去看芭蕾舞,去听交响乐……”自打那天起,“供需相应”这四个字一直在陈曦脑子里打转,这位80后女孩自己也感觉一下子成熟了不少。
说到法源寺社区,在城建科工作的梁墨璇接过话茬儿,在入户谈拆煤棚的事儿上,他跟着居委会干部“偷学”来一招“攀亲戚”。“他们对居民的称呼都是叔叔、大爷,感情先近了,话说着才亲切。”做居民工作光“攀亲戚”不成,得真为“亲戚”考虑。“到最后阶段,就剩几户煤棚没拆了,按说城管可以干预了,但居委会的同事愣给按住了,他们要接着去给居民做工作。”让梁墨璇最佩服的就是居委会干部身上的这股精神头,“他们真把居民的事儿当自家的事儿办。”
19位牛街青年公务员就是这样从机关办公楼里走出来,去社区接“地气儿”,把从文件上读到的虚拟数据和从网上搜索出来的街情介绍,实实在在地还原到每一条街巷、每一户楼门中去,让冷冰冰的政策和文件变得更有温度。
“知道百姓为什么乐,为什么愁,为什么苦,为什么怨?只有这样,才会对工作中的方针、政策有深入的体会,才会知道下一步怎样去工作。”特意来听小年轻交流体会的街道工委书记沙秀华说,年轻人思维敏捷,好点子多,盼着今后有一天老同志跟着年轻人学新招儿。(记者 巩峥 通讯员 杨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