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园区(简称大学城)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型阶段形成的一种新型校园布局形态,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文明提升和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山西省从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中部文化强省、满足山西高校发展需求出发,于2010年8月24日正式批准在晋中北部新城建设规模10所以上的山西高校新校区,启动了太原榆次科技创新城建设。这种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以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目的的新兴校区建设,是城市建设和高校改革的主旋律,也成为晋中太原同城化的“桥头堡”,更是晋中跨越赶超、率先发展的“助推器”。
一、高校新区建设:未来山西“硅谷”的概况特点
(一)发展规模大。山西高校新校区,位于晋中市北部新城北侧,距晋中市区北3公里,距太原市中心25公里,北邻环城北路和风景秀丽的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靠太榆路太原环城高速及武宿国际机场,东边是太旧高速和市区环城路,南面是建设中的晋中北部新城。新校区确定了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山西中医学院、山西传媒艺术学院、山西煤炭学院、晋中学院、山西职工医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10所院校先期入驻,一期规划用地9846.11亩,规划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10亿元,规划范围内师生总数约14.6万人,其中学生人数规模11.39万人,教师人数约1.14万人,校区包括教师、科研人员、职工及管理人员,就业人口约1.33万人,其建设规模在全国同类大学城中是较少的。
(二)设计理念新。现代气息、文化传承、地域特色和整体效果的有机统一,是山西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遵循的基本理念。按照“儒雅大学、秀美河湾、拙朴晋韵、时代风景”的原则设计,规划尊重了原有地形特征,在保护原有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形成本区“一湾清泉、两带湿地、三顷碧湖”的景观标志。
学府型都市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生结果。随着高校新校区一个个自然与文化景观设施的建成,将是一个生态化、环保型的绿色校园,一个数字化、智能型的现代校园,一个人性化、文化型的精品校园,一个功能化、节约型的永续校园。
(三)功能定位全。新校区围绕功能、区位、形象来定位其发展,即以理工医科院校和综合性科研院校为主,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为目标,以教育和服务功能为核心,以有机联系网络为基础,通过高校新校区建设,促进文化交流和创意迸发、形成新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时,高校新区是太原都市圈的重要功能组成,代表了都市圈未来的文化、生态、科技发展方向,是太榆同城化的“桥头堡”,可以成为太原都市区产业提升、经济增长的科技智库和创意基地。力求通过10年的规划建设,面向太原都市圈发展核心区域,集中优势教育资源,高校新区将成为低碳、生态、可持续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成为山西未来的“硅谷”,形成区域先进生产力和创新力的活力主题新城区。同时,在高校新校区内众多学科、尖端人才的聚集交融,特色办学、百花齐放局面的形成,文化的创新力、传承力将在此找到一个良性平台,将成为新技术、新思想的发源地,中国中部一流的“智慧谷”将在此崛起。
二、集聚功能预期:多重裂变效应的深刻影响
大学城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大学城更是城市知识经济的发源地,凭借拥有优质资源的优势,不但能为其所在城市提供智力与文化支持,而且能拉动所在城市的投资、消费与就业,对城市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城市化进程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多重裂变效应,将成为转型跨越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一)高校新区建设,有利于加快城市化步伐,是太原晋中同城化的“助推器”。从国内外经验看,城市群的兴起,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加速城镇化最有效率和效益的一种形式。山西高校新区处于太原晋中的连接带,处在全省“一核一圈三群”发展战略的核心区,是晋中实施“北进、西扩、南拓、东延”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新区以其高校相对集中布局,高端人才资源集聚的优势在晋中北部新城集中禀赋与主动构建,必将加快北部新城和高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步伐,无疑是太原晋中同城化的“助推器”。事实上,晋中作为与太原相邻最近的中心城市,具有承接太原的文化、科研、娱乐、居住等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晋中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主动融入、错位发展”的思路,积极实施同城化战略,在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功能区对接、产业协调发展、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同时,城市路网全面对接、煤气同城供应、广播电视网络互传对接、动车组同城售票、房地产实现互补繁荣、人才互动交流、旅游资源优势互补等等,太原晋中的发展显现全方位对接之势,对城市圈整体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山西高校新区入驻晋中,规划建设在太原晋中同城化的各个阶段,这是与太原联手启动科技创新城建设极为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借助晋中独特的区位优势,抓住高校新区建设的机遇,促进产学研结合,技术、人才与资本的联合,与太原共同打造全省科教高地——科技创新城的期许将变为现实。与此同时,晋中还将在新校区周围建成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各一家,晋中市博物馆、图书馆、城市规划馆、青少年科技中心、连同雅乐公园等配套设施,未来的高校新区与晋中北部新城的崛起,将是一座功能齐全、服务完备的现代新城,对晋中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生存模式的提升具有深刻影响。
(二)高校新区建设,有利于撬动投资,吸引科技型企业与实体,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高校新区以其高端人才与先进技术密集的特有优势,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外来人员,增加劳动资源与经济资源,从而转化为经济增长要素。一方面,100多亿的高校新区建设巨额投资,本身即可拉动地区GDP的增长。同时,利用高校人才密集的优势,将会吸引相当数量的科技型企业的聚集,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孵化基地。目前,园区周边已有众多企业与实体达成入驻协议与意向。另一方面,高校新区建设还可撬动其他相关投资,更多的投资者会把目光投向房地产、服装、娱乐、餐饮农副产品等第三产业。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两年,高校新区吸引投资近千亿元,带动周边房地价格上升30%,仅投资一项可带动全市增加地区GDP在1.5个百分点以上。同时,该地区劳动力结构、经济结构、农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发生重大变化。事实上,晋中市抓住高校新校区建设的机遇,整合市内科教资源,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创新联盟,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园和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培育和孵化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如纺机、液压、化工、机械制造、现代农业等行业与领域,培养了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产生较大效益的行业性龙头企业,新建了10个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扩大了晋中科技人才库、科技项目建设,探索了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与人才保障体系建设,晋中依托高校新区建设山西“硅谷”路线图日趋清晰。
(三)高校新区建设,有利于拉动消费,提高消费级次,是第三产业的“动力源”。高校新区聚集了庞大的高端消费群体,对拉动消费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大学师生和科研人员不断增加,区域内形成比较稳定的高端消费群体和较强购买力,将拉动消费快速增长。专家分析测算,一个大学生作为长期稳定的“旅游者”,按在校生活4年计算,人均年消费4000元左右,新区在校大学生11万人,年消费总额约5亿元,这对区域经济总量的作用是直接而巨大的。此外,高校新区还会带来大量的流动人员,包括接送子女、科技洽谈、学术交流、人才招聘、商业开发等,也将大大促进消费。大学城消费群体的出现,优化了消费结构,提高了消费级次,将有力推动区域商贸、餐饮、运输、通讯、文娱等行业的发展。据初步测算,未来高校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将以30%的速度递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