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带病提拔”,纪委、公安等部门把关核对信息
王四福丝毫不忌惮众多报名者的竞争,尽管今年48岁的他是其中年龄偏大的一位。
“我觉得我的优势是基层工作经历足,经验比较丰富。”2月25日晚,王在电话中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他在细看了整个选拨方案后,第一感觉是“机会值得珍惜”,便没有半点犹豫。
时任区文明办主任的王四福从湘潭教育学院大专毕业后,干过小学、中学教师,当了6年校长,此后他又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10年,并数次在农村蹲点,搞“农业产业调整”、“基层政权建设调研”,自认对农村工作有经验,尤其谙熟“三农问题”。但他希望能到街道办事处这一平台上得到锻炼的机会。
颜谦称,选拔的数个环节中,实绩和能力是考核的关键。他们的方案中都是以量化的方式,试图为候选人的“能耐”作出准确测试。
第一道关卡是业绩评估。主办方从湘潭市邀请10位人事方面的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团,对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者的报名资料进行评审,按照百分制实行量化评分,综合评价考生的素质与岗位的匹配度。
这一套较为复杂的评价体系分为三大项。占总分20%的资格要素评价中,候选人受教育程度从大学专科、全日制本科、硕士研究生分别计5~8分。在12分任职经历考核中,任职多个副科级领导岗位和担任过乡镇(街道、场)班子成员的,都予以分类加分。
对于占总分60%的工作实绩评价,组织方采取依据个人近3年在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中分类排名分类计分,并结合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量化评分。同时,个人分管的工作在区、市、省获奖评先或受批评、通报的分别增加、核减评分。
而在述职报告中对工作设想的评价,也占了总分的20%。
2012年年底,经过这一套繁复的考核后,30名候选者被淘汰出局。然而,对于首轮的32名入围者而言,也仅仅是成功地迈出了一小步。
全程参与此次选拨的湘潭市委组织部人士介绍,第一环节在考核干部的平时表现和工作实绩,第二环节则是重点验证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实践能力。
“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挑毛病’,看(他们)德行是否符合要求。”这位人士介绍,区委成立专项考察组,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区分管领导及单位党政正职评分、与考察对象集体面谈、干部监督联席会议“诊疗”等方式,对32名考察人选逐一进行德、能、勤、绩、廉全面考察。重点了解考察对象政治忠诚度,工作、生活作风等品行操守。
为防止“带病提拔”,考察组在干部监督联席会议上,请纪委、公安、民政、信访等部门人员一同把关核对信息。“哪个被公安抓过,哪个在工作中曾索拿卡要,都会被挑出来。”
选拔不搞笔试面试,重能力和经验
多个参选人员向记者表示,数重考核和检验让他们颇有压力,“一般就是笔试面试后考察,但我们反过来想,也觉得搞得这么严格、复杂,应该不是玩虚的。”
岳塘区委书记孙银生则觉得“分量不够”,“我们摸索的方式,是你能否出线,取决于工作能力、业绩是否突出,取决于你是否善于协调处理关系,接受得起群众的检验。”
他认为,在选拨干部中很多地方都有成功尝试,有的注重笔试、面试,有的搞“海选”重口才和演讲。但这些方式,都有考核单一的一面。
曾任湖南省发改委投资处处长的他,甚至觉得可以参考企业选人,用猎头选才的方式来操作。这一想法得到了湘潭市委组织部门的支持。
2013年1月中旬,岳塘区委从湖南省委组织部、湘潭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等部门邀请10位专家,组成两个面谈考官组。
面谈采取圆桌零距离和“必答+选答+追问”的方法,限定考生在15分钟内回答3道必答题、1道选答题。根据考生答题情况,由专家评委合议后再予以追问。
颜谦称,这一环节是在交谈中测试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并按百分制量化成分数,以期改变以往简单的“以考试见能力高低”的弊端。题目则是由省委组织部的专家拟定。
面谈时,组织方还邀请了媒体在旁边观摩。
数位参与者都认为这是让自己最有压力的一环,记者在现场看到,多名参选的干部出现了腿部间歇性颤抖的状况。
蒋玉称自己表现尚可,在两道选答题中他很快抽选了“作为城管局长当发生城管队员殴打小贩事件后如何面对记者”的题目。
他的回答简练:属实就道歉,主动和媒体沟通,以防网上猜测。“我认为其实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改善城管形象’和‘抓好工作’的两难问题”。他想到的方法是,起草更人性化的制度,加强队伍的培训来改变状况。
而王四福则选了“街道办事处主任如何应对马路市场对周边居民、学校造成不便,引发上访事件”的问题。“我当时就想到了区国税局旁边那条马路有同样的事。”王说,平时对此有过思考的他顿时有了主意,从联合多个部门调查、取缔,到筹措资金、重新规划选址建设等方面一一答复。
在面谈现场任考官的湘潭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胡兴亮表示,这样的题目能清晰地看出参选者的能力和经验,“干没干过这样的工作?方法是不是可行?考官一目了然”。
最后,按专家面谈得分占40%和前述考察得分占60%的比例综合评定,确定16名人选进入下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