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河南驻京团工委:身边的农民工朋友怎样越来越多

2013年02月19日14: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离2013年还剩两天的时候,来自河南的农民工刘秋革拿到了老板欠自己的工资。

  在庞大的讨薪大潮中,刘秋革和他的二十几个工友是幸运的。“老板先前说年底只支付70%的工资。”据刘秋革和工友们描述。这是他们不愿意接受的,他们希望拿到本该属于他们的工钱,高高兴兴回家过年。

  一个叫做北京市河南务工创业人员法律服务中心的维权机构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这个热线是他们在其他老乡那里听说的,“听说帮别的农民工打过官司”。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在这个中心的帮助下,经过取证、协调等程序,竟然在短短一周之后,他们就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工资。

  这个中心也是团河南省委驻京工作委员会的权益部,像刘秋革这样的维权案件,自这个部门成立以来,已经手了数千件。

  为农民工维权从艰难的“工地普法”开始

  “农民工队伍中,很多人没有在北京生活的经验,有些人在找工作时常常会被骗得团团转。当他们有了劳动纠纷时,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不知道该怎么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河南驻京团工委书记张留根说,帮助河南在京务工青年是当时成立权益部的初衷。

  说是一个部门,其实全职的劳动力只有一个。自从2009年河南省驻京团工委成立以来,律师郭清就一直是这个部门唯一的负责人。

  “我们希望为处在困境中的河南在京务工青年提供一点帮助。”郭清说。

  免费维权案件1035起、涉案金额达7000多万元,这是法律服务中心近半年来的“辉煌业绩”。但最初做这件事时,郭清说,可并不是那么容易。

  作为驻外团组织,最困难的是如何得到务工青年的认可,这是张留根和郭清都深有感触的。

  郭清最初的工作是从做普法宣传开始的。

  在郭清的印象里,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淡薄,导致了后面的劳动纠纷。“很多人打工不签合同,没有劳动保障,甚至有时候都不知道给谁干的活儿,出现劳动纠纷了,都很难举证维权。”那个时候,郭清希望走到农民工中间去,“至少让他们懂得一些起码的法律知识。”

  不过,困难远比她想象的大。

  进工地做宣传时,在每一个陌生的工地,郭清几乎都会遭遇闭门羹。“给农民工普法,等于跟工头这一方站在对立的角度,他们肯定不欢迎。”上班时间进不去,郭清就在工地门口等着,等工人们下班出来吃饭的时候,把宣传单塞到他们手里,因为很多时候工头就在旁边盯着,她并不能待太长时间,只能见缝插针地聊上几句。

  即使是通过层层关系联系好了工头,顺利进入工地,开展一次光明正大的普法宣传,郭清有时候还是会面临尴尬。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在北京南四环的一个工地做的那次普法宣传。那个工地的工头是河南老乡,事先也联系好了,做普法宣传的时候还帮着把农民工召集在一起,让郭清给他们“上课”。可是郭清讲着讲着就发现不对劲了,那些为农民工维权的信息让工头当即就拉下了脸。

  最让郭清郁闷的还是农民工的不理解。“他们在没有碰到事情的时候,对普法这件事都会不以为然。”

  她记得有一次到废品收购的地方去做宣传,进到那些小胡同里,那些或在打麻将,或在聊天的农民工根本就不关注郭清的到来。当她把宣传单递到他们跟前的时候,他们个个都会不耐烦。

  “赶快走吧,我们忙着呢。”大多数人都会拿这样的话打发郭清,甚至还有的人拿过宣传单来,当着她的面就撕了。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