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环保:“鞭炮狂响”到“美丽无声”的取舍
蛇年初一的广州,曾经连续点亮大年夜18年的灿烂烟花没有飞起,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广味”音乐灯光秀。
广州市政府表示,取消烟火晚会一是为避免燃放焰火对城区大气环境的影响,二是节约。据了解,2012年燃放烟花开支高达1000万元。
在春节这个中国最重要的节日里,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有所减弱。越来越多市民关注到,燃放烟花后的残留物,将直接导致空气颗粒物增加。
截至除夕,北京市烟花爆竹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近四成;在上海,不少市民定时定点燃放鞭炮,减少燃放量。除夕夜至年初一,上海市区清除烟花爆竹垃圾约700余吨,较之去年下降两成。
除了燃放烟花,汽车尾气也被认为是导致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更绿色的交通出行,也是考验环保意识的关键。
在山东经商的潘中华今年春节带着家人到上海旅游,他说,“往年出去要开两辆车,实际上既浪费又不环保,今年到上海采用了高铁+地铁的旅游方式,老人小孩都觉得挺轻松也挺开心。”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谢少东教授说,持续雾霾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自发觉醒才好自觉从我做起,从点滴改变生活行为。“环保是大家的事,需要全民参与,更要培养意识。”
易年俗:“年味外包”到“传统回归”的纠结
这个春节,为让市民“年有所乐”,很多城市开展了花灯展示、游园灯会、综艺演出、动漫表演和民俗表演等文体活动。不要把一起烹饪的乐趣交给饭店,也不要把拉家常的亲热交给电视——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年味不可外包,我们要亲自过年!”
在外工作每年都要赶回上海老家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年味,就应该是亲情的回归、温暖的陪伴。”
“高科技”也能给“中国式过年”增添乐趣。难以回乡与家人相聚的人们,利用网络视频拜年,更显简单便捷;时髦人士用“编二维码”的方式,给远方的晚辈送上压岁钱。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认为,在年俗“转型”的过程中,移风易俗始终是一条主线。城市管理者能否为公众提供既保留传统底蕴又节俭、环保的年俗方式,在传承中自我更新是个考验。
网友“陆亚萍”祈愿:“年风年味在变、环境氛围在变……这些变是真实的、自然的、时代和民族所求的!衷心希望这是个美好的起点!”( 陆文军 周 琳 万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