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热情、青春和力量放在农村”
“农村最缺的就是知识,有知识的人走上村干部岗位,能够带领群众做一些重要的事,这不是虚的,这可以改变每一个村民的生活!”石磊说,带领村民致富的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过程。
改变村民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扎根江西三湾村的邢镭用科技致富的新理念和新知识,三年内为三湾村创造了300多万元的收入。同样的选择,让他们投身于时代发展的第一线,在乡间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打下了人生最厚的根基。
石磊说,农村带给他的,除了对社会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让他更注重从实际出发,做事更加理性、更具建设性。“年轻人要奉献社会,要爱国,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来,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做什么。”
邢镭告诉记者,农村是广阔的天地,青年只有把根扎在基层,跟老百姓贴得更近,把工作的热情、青春和力量放在农村这个广阔舞台上,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做村官是理念,一种向基层要经验、向基层学习的理念,青年人把心放在基层,人生成长的根基才会更加牢固,才会不怕风吹雨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我们要努力扎根基层,让青春无悔、人生无悔。”邢镭对记者说。
2012年12月12日,石磊当选共青团南京市委副书记。
“基层工作特别锻炼人”
作为重庆市首批大学生“村官”,周晓琳在2008年本科毕业后毅然选择返回彭水老家,到国家级贫困村----镇南村任职。经过三年的农村工作后,周晓琳在2011年通过公开选拔考试考核,成为汉葭街道党工委委员,负责街道的党建工作。
留着刘海,长了一张娃娃脸的周晓琳,说话办事却干练利索:“都是在村里几年‘操练’出来的,基层工作特别锻炼人。”
周晓琳所说的“村里”,指的是她曾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汉葭镇镇南村。2008年,大学毕业的她成为重庆市首批选派的大学生村官,回到了众人眼里穷乡僻壤的故乡。
家里人最初并不赞成她回去,而周晓琳固执选择这条“土路”:“我从小就知道彭水很穷。现在念完大学,希望能出一份力,改变家乡的面貌。”
走进镇南村,真正面对“三农问题”,她切身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最开始我连瓜苗都会认错,闹了不少笑话。”周晓琳说,一次她在办公室值班,来办事的村民绕了一圈,还以为她是村干部的子女在这里学习。
个子小小的周晓琳个性却很倔强。为融入农村基层,她揣上民情日志本挨家挨户走访。短短一个月,她走访了710多户人家、2000多名村民。其间她被狗吓过、被蜂蜇过,皮肤被晒得黝黑,也记下了厚厚一本民情日记:“杨仕顺:50年党龄的老党员,大儿子逝世,家境贫困,尽快落实低保;徐守碧:丈夫去世了,一人带两孩子,生活艰难;向登江:身体有残疾,想建大棚种蘑菇,需要政府补贴……”
镇南村有不少村民都种植食用菌,但往往采取分散种植、自然生长的“土把式”,产品质量不稳定,也没有固定销售渠道。周晓琳动员村里成立了食用菌产业合作社,聘请技术人员来讲技术、搞培训,食用菌质量趋于稳定,卖相也更加漂亮。周晓琳又跑了好几趟镇、县供销社和一些餐饮连锁企业,大力推销产品,吸引了不少客户。
3个月后,加入合作社的农户,食用菌收益由一棚1500元增加到2700元。看到成效,其他农户也纷纷要求加入,连一些年龄大的村民也开始学习基础种植技术。
在镇南村工作期间,周晓琳还配合村支两委积极争取建设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先后新修村组级公路29公里,并对环村公路实施硬化;修建完工人畜饮水水池28口、修建入户人行便道5500米。
周晓琳的雄心,不仅仅停留在一两个项目上。为实现农户增收致富,周晓琳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广泛调研。2010年下半年,由她主笔起草的《对汉葭镇镇南村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思考》专题报告正式出炉,对镇南村发展进行全新定位:发展城郊型农业,优先发展蔬菜和城郊劳务产业;建设阿依河沿线经果林,发展休闲农家乐,用三年时间打造“镇南生态花果长廊”。
此后,周晓琳全身心投入产业调整规划,协调说服村民,集中流转土地,经常跑信用社,争取发展资金……“每天都觉得觉不够睡。”而她,此时已成为了村民眼里的“小女儿”。
到2011年底她调任新岗位时,全村已建成优质蔬菜基地1000亩、优质藤梨基地500亩,正在招商引资建设600亩优质葡萄基地,“生态花果长廊”呼之欲出。
“那几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周晓琳说,“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施展才干、撒播汗水,青春才会绽放得更加绚烂无悔。”
(本刊记者夏昕综合报道)
(2013年第1期)
(《新湘评论》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相关新闻——
人生,从乡间起步——记十八大代表中的大学生村官
《农民日报》:他们从田间走来
十八大代表邢镭和村民话小康——将宏伟蓝图转化成创业热情
王淑媛与党员群众共谋新发展 把兴十四村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
村官石磊当选南京团市委兼职副书记 不驻会不离岗
大学生村官周晓琳:真情服务众乡亲 尽心建功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