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过度包装须改变扭曲的消费理念,完善法律法规
通过调查采访,我们看到,目前商品过度包装仍大量存在着,消费者或主动或被动地充当着“冤大头”。我国商品过度包装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助长社会不良风气、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近年来,遏制商品过度包装成为社会共识。
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介绍,虽然商品过度包装问题整治了数年,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一是不良的消费理念难以扭转。中国人好面子、爱虚荣,包装精美的礼品盒迎合这种消费理念;二是法律法规的缺失造成对过度包装行为无法追究。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规范商品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执法部门无法对制造、销售过度包装商品的企业进行处罚,因此,茶、酒、月饼、粽子、保健品等商品的过度包装有过之而无不及;三是公款消费、公款送礼为过度包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就屡屡听到服务员说,机关单位是采购“大户”。
据媒体报道,我国成为世界上过度包装最严重的国家,每年扔掉的包装废弃物价值达4000亿元, 80%的包装废弃物与生活垃圾一起被填埋。董金狮说,包装废弃物对资源造成浪费,但对其进行回收,又会造成二次污染。回收废纸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回收一吨废纸再造纸,仅水电费和回收费就要1000多元。每回收一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因此,对包装物回收并不是解决过度包装资源浪费的根本办法。
遏制商品过度包装,必须改变人们扭曲的消费理念,完善法律法规,狠刹公款消费、送礼之风。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记者 刘建华 何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