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吴树兰回村记

2013年01月09日14:33   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治学记

吴树兰喜欢读书学习,专业书籍、世界名著,什么书,她都爱看,常常看得如痴如醉,忘了周遭。出差时,她包里一定会带着一本书。候车时看书,她曾把9点半的火车误作10点半的,等迷瞪过来,火车早跑得没影了。候机时看书,她曾忘了登机时间,直到大喇叭里一遍遍响起吴树兰的名字,她才气喘吁吁跑上飞机,面对机上乘客,吴树兰又觉得十分歉疚。

在参加女儿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硕士毕业典礼时,一个印度来的55岁的老学生让吴树兰很感动。她说,人家都55岁了,还在读硕士,可以想象学习中不知道需要克服多少困难。这种昂扬向上、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我真佩服他。人就是要有这样一种精神,活到老学到老。

吴树兰深知,学习是立身之本,教育是百年大计。孩子们的今天,就是大吴庄的明天,再苦不能苦孩子!

2010年9月1日开学那天,孩子们回到学校,感觉像是走错了地方:校园的土路啥时候成了水泥路了?校园正中怎么多了一个漂亮的花坛,操场一侧还辟出了一个篮球场?走进教室,孩子们更吃惊了,嗬,桌子凳子也都成了新的!一个上午,孩子们都叽叽喳喳、兴奋异常。

为了这个新学期的焕然一新,吴树兰在驻村伊始的一个月内多方奔走协调为学校拨款、捐款19万元。

开学那天下午,吴树兰还来到大吴庄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课,题目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用了一个小时给孩子们讲怎么好好学习,怎么天天向上,怎样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当然,她还自豪地引用了自己女儿林博由于勤奋好学是怎样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孩子们觉得,这个也出生在大吴庄的奶奶讲课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格外入耳动听,给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春天到了,吴树兰又给学校拉来一批树苗,她给全校200多名学生每人发了一棵树,让他们自己把小树种下,给小树培土、浇水,观察小树的成长,让孩子们和小树比赛,看谁长得快长得壮。利用课间时间,看一看自己种的树长多高了,有没有生虫,有没有什么异常,成了孩子们十分惦记的事儿。

2011年“六一”儿童节,吴树兰又来到学校看望孩子们,她决定自己再拿出几千元钱,给孩子们每人买一身校服,她想,孩子们有了校服,再升国旗,就一定会更加庄重,也能够更好地培养起孩子们的集体精神和爱国精神。

2011年暑假前,吴树兰为学校筹资购置的17部电脑到位了,每个班级还都添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一播放,孩子们瞪大眼睛从大屏幕上尽情欣赏祖国的秀美山川、风物人情,很自豪,也很陶醉。学校图书室也建起来了,企业捐赠的图书也到了,学校里几个有名的书虫一钻到图书室就叫不出来。得知吴树兰还要亲自留在学校办电脑培训班,孩子们的小手都拍红了,甚至都不想过暑假了。吴树兰也很兴奋,她想让孩子早点接触接触电脑,早点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她一直想,若干年后,如果大吴庄能出一批人才,那才是对村里的大贡献呢!

对于老师,吴树兰向来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她知道,对老师们来说,礼莫大于敬,老师们受尊重了,心里暖了,才会有干劲。她为大吴庄小学的13名老师,每人修缮一间干干净净的住房,每人配上一台新电脑。逢年过节,她亲自带队掂着礼物慰问看望老师和退休的老教师,他们的生日,也都被吴树兰一一记在本上,再忙也不忘给老师过生日;在吴树兰的感召下,大吴庄走出去的企业家时存良又慷慨解囊,为村里每位教师每月增加了500元生活费。老师们感动,都觉得要是不下劲儿把孩子们教好,就对不起吴书记。

大吴庄小学原来在乡里倒数第一,两年后变魔术似的成了正数第一。别村的家长羡慕,就寻思着让孩子也来这里上学,有个外村的孩子不想转学,家长就硬是把孩子捆到摩托车上“押送”到大吴庄小学,谁知一“押”来,孩子再也不提走的事儿了。

吴树兰对全村在校学生来了个大统计,全村总共有14名大学生,54名初中生,28名高中生,210名小学生。吴树兰决定,要对这些学生逐一筛选,看哪些家庭特别贫困,特别贫困的要一个学生找一个城市人进行帮扶。2011年10月4日,吴树兰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帮助魏小新、吴军华的孩子上学找到了生活费。魏明每月300元,吴伟(上大学)每月400元。两个穷孩子安心学习有了生活费,老板是禹州的蔡建奎,这个养猪的老板很有爱心,我真感谢他。”通过吴树兰穿针引线,时至今日,已有刘锐等65位爱心人士与村里65名贫困生结成了一对一的长期帮扶。

她深信,尊师重教,一定会给大吴庄带来未来。

治软记

吴树兰来时,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的软、弱、涣、散,大吴庄一样不少。

一是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村干部工作没有积极性,交个任务才去干,平时没事也懒得想啥事,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也没钱干。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连个民主生活会都开不起来。二是战斗力不强,村里28个党员,年轻人没几个,党员年龄严重老化,真正能干事的不太多。像马兰英、吴耕周等一些老党员,素质很好,但八十多的八十多,六十多的六十多,再干事确实难为他们了。三是村里没有发展经济的思路和长远规划,更没有致富带头人。

在第一次村党员会议和两委班子会上,吴树兰话说得可不轻,“人活着要有精气神,咱基层组织基层干部也要有精气神儿。咱们都疲疲塌塌的,群众咋跟着咱干?咱们支部一班人一定要带领大家艰苦创业,率先垂范走前头。打铁还要自身硬,是党员就要脱贫咱先走、文明咱带头,体现不出先进性,咱就不配当党员,更不配当干部。”

会上,她首先自己交出一万元特殊党费,用于给每个党员、老师过生日和办公活动经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后,咱们村支部班子每周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每月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组织一次村干部学习培训,雷打不动。咱村还要尽快拿出一个发展新党员的计划。村党支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除做好工作外,一年内每人必须有一个致富项目。60岁以下党员每人都要制订一份致富计划。”吴树兰定下的这几条,在村干部中震动不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次下来驻村,吴树兰和所有“第一书记”一样,是带着省委“夯实基层基础,带领群众致富”的任务下来的。省委强调从机关选派“精兵强将”到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借“精兵强将”多年来在机关积累的经验、增长的见识、锤炼的党性、磨砺的作风,来夯实打牢基层党组织建设。省委书记卢展工讲得形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哪儿?关键在党,关键在党支部,关键在党支部书记。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支书。

肩扛这样的使命,岂容丝毫懈怠?

吴树兰与村干部一起连明彻夜起草规划、建章立制,一个个方案、一条条规定、一组组章程,使大吴庄村级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起来。

驻村两年多,吴树兰发展了10名党员。她在 2012年7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这一次入的8个预备党员,有两个年轻人,两个女同志,都是很不错的。这样就可以补充一下新生力量了。如果党员不能吸收新鲜血液,没有新的活力,这个队伍就不能朝气蓬勃,就没有发展后劲。所以我这次下了很大力气来发展党员,一个是杨华伟,是个种蔬菜的专业户。虽然他种蔬菜刚刚起步,但他的精神很值得学习。一个是唐雪娟,是一名大专生,今年才24岁,带头养鸭。她自己致富,还带领60多户农民致富,很大胆,是块好料。党员队伍现在一是教,二是带,带队伍带队伍,关键还是带。我要用心地带他们。”

2011年7月1日,早上4点多,省人民医院干部病房三楼29号的灯已亮了。别的病人还都在睡着,吴树兰就起来输水了。因为当天是七一,她还要回村子里开会。所以得把当天的针输完。从四点到七点她输完了水,没顾得办出院手续就回大吴庄了。一到村子,她就主持开会。首先让杨华伟和唐雪娟入党宣誓;接下来表彰优秀党员和先进党务工作者;然后又给6名党员集体过生日。吴树兰永远也不会忘记,1975年5月12日,她也是在大吴庄入的党。村里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吴耕周凡事总是先替别人考虑,在她年轻的心里,党员就是吴耕周那样一心一意替别人着想的有高尚境界的人。那一年她才17岁。

2011年9月19日,吴树兰从驻马店回来都夜里11点多了,由于担心养鸭户刚进来的鸭苗,她又去养鸭小区看了看。看到唐雪娟等三个年轻人都在,非常用心地一替一班翻鸭子,她叮嘱小唐一定要把鸭子养成,给老党员一个惊喜,党员队伍里一定要有一批年轻人带头致富,才能带动一大批农民发展。

大吴庄村支部原来冷冷清清,现在成天人来人往,忙忙碌碌的,再也不冷清了。

治村记

两年多了,吴树兰跑省直跑市直跑县直,究竟跑了多少趟,跑了多少路,说不清,也数不清。不修边幅的吴树兰,实在太像个农村妇女,以至于跑项目时,经常被门卫拦住盘查。记得有一次,吴树兰又被拦住了,天已擦黑,又下着大雨,等小伙子核了半天放她进去时,吴树兰早已淋成了落汤鸡,晚上回去就发起了烧。

大吴庄仍然位于北纬32度、东经114度的地理坐标,但今天的大吴庄显然已不是从前的大吴庄。

大吴庄有了两家像样的企业,富宇奶牛场日产鲜奶5吨,是伊利集团的优质奶源,一年产值1000多万,利润260万,大吴庄产的奶,在奶锅里一煮,锅里就会緃起一层奶皮儿,奶香四溢;5000平方米的养鸭小区,每年出笼20万只鸭子,净挣30万。如今,大吴庄人人有活干了,手里头也有点钱了。

大吴庄的路,原来是晴天土乱飞,一下雨就“小坑水常有、大坑能卧牛”。如今,从闫庄到大吴庄,从大吴庄到大张庄,从王腰庄到魏庄,从魏庄到大吴庄,新修的7条道路,总长10多公里,村里主干道及各自然村之间的烂泥路全部铺上了水泥路。村民出行难解决了,条条新路把大吴庄与外界打通了。

大吴庄村卫生室建起来了,还公开招聘来了方圆几里地赫赫有名的村医张军建,设了四张病床。去年村里1264名老小不但得到了一次免费健康检查,还都破天荒地拥有了自己的卫生健康档案。村卫生室的药架子上,备有清热解毒、感冒灵、氟哌酸等百十种常用药,三更半夜村里谁有点啥急病,敲开门看看病取点药方便多了。

大吴庄新型农村社区已经建成5排33套,村敬养院、扶贫雨露计划培训中心、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排污系统等配套设施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村民们兴奋地说,农村没有比盖房子娶媳妇再大的事了,没有村里推动新型社区建设,大家就盖不了这么好的房子,盖不了好房子,再多的钱也娶不了媳妇。

大吴庄变漂亮了。村民们还清晰记得,吴树兰刚来村里时就指着道路两旁、地边村头堆成了小山的满眼垃圾说,咱村虽然是贫困村,但咱们一定要干干净净过日子,从现在开始大家就要行动起来、整治脏乱差。她带领村民清理垃圾、种树绿化,选种、起运、挖坑、栽种,甚至夜晚护树,吴树兰全程“监工”亲力亲为。如今,村头没有垃圾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万株亭亭而立的桃树、银杏、石榴树。

村干部说,树兰书记站得高、看得远、见识多,跟农村感情深,跟着她干,大家都觉得有主心骨。

乡亲们说,树兰对老百姓特别亲,几天不见她,就想她。

县委书记贾国印说,往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经济发展落后村派驻像树兰同志这样强有力的第一书记,这样的高位嫁接、重心下移,是加强基层党建的务实创新之举。

吴树兰说,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老同志,能在退休前把自己的家乡当作试验田,探索探索平原农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路子,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全靠省委给了“第一书记”这个平台,全靠大家支持。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觉得自己心里踏实得很,脚板也硬得很。

吴树兰爱琢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她就考虑着如何让农民来理解十八大精神。她想,农民文化低,照本宣科地念,肯定没啥好效果。大吴庄人都爱听戏,请几台戏唱唱,戏开始前再请专家给大家讲讲十八大精神,这就叫寓教于乐吧。

2012年12月21日下午,驻马店市豫剧团带着《五世请缨》来大吴庄了。天气很冷,场面果然热烈。有的一家人开着三轮车来了,有的拉着架子车拉着老人来了,离戏台近的直接从家里掂着小板凳来了。上千村民像过年一样,兴高采烈赶来听讲、听戏。戏开始前,市委党校杜平教授站在戏台上给村民们讲了半个小时十八大精神。杜教授讲得通俗易懂,大家听了觉得中国梦确实很有盼头。佘老太君百岁请缨奔赴疆场的铿锵唱段余音缭绕,令人感奋,村民们听得格外投入。

接下来几天,吴树兰又陆续请市县豫剧团来唱了《抬花轿》、《倒霉大叔的婚事》、《卷席筒》和《朝阳沟》几台戏,同样是唱戏之前,先来一段量身打造的“农村版”十八大讲座。

让吴树兰宽慰的是,大吴庄现在已经活起来了,动起来了。驻村还有半年时间,很快就过去,吴树兰感叹一天的时间能当十天用还不够用,一天一天过得真快。人生的机遇不是很多,她要抓好这个机遇,抓紧时间,多干实事,为群众做的事越多,自己心里也越踏实。

吴树兰常常在内心世界里庆幸自己重回故乡:大吴庄民风是淳朴的,群众是勤劳的,土地是肥沃的,干不好,不干好,就是我们当干部的责任。

村子里冬天特别冷,屋里像个冰窖,和屋外几乎没啥两样,盖着两床棉被,周围也是嗖嗖直冒凉气。吴树兰每次回到省城的家,打开家门,屋里氤氲的暖气扑面而来时,她都不由得感慨,农村的冬天真叫一个地冻天寒,太难熬了!她思忖着,村民们啥时候也能用上暖气呢?缩小城乡差距,可真是任重道远啊!(记者 朱夏炎 平 萍)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