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刘 鹤
2013年01月09日09: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新变化

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发展环境有密切联系,特定的发展环境必须用相应的发展方式与之相对应,发展环境发生变化,发展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

(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面临一系列深刻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受到巨大冲击,出现了以总需求增长放缓和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为主要特征的新变化,战略机遇期的挑战因素明显增加:一是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二是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全球原有需求动力正在减弱,新的需求市场还未形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外部需求增长受到严重制约;三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新突破,未来国际产业和技术竞争将日趋激烈;四是国际政治领域竞争博弈更加复杂,国际社会围绕全球治理、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斗争日益激烈,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政治压力有所加大。

(二)国内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阶段性新特征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使我们对国内环境的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鲜明:一是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正在稳步升级;二是生产要素优势变化日趋明显;三是生态环境约束更加强化;四是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表明,这场危机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但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发展环境,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创新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对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继承和深化,具体体现在“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的要求上。

(一)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必须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如果不尽快改变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方式,即使将来有一天我们在国内生产总值上跃居世界前列,也很难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我们必须痛下决心,坚决克服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真正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在努力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上下大工夫,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二)把推动发展的重点放到“四个着力”上

1.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动源。改革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过程。目前,我国国有大型企业治理结构还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等问题,仍然严重制约着市场主体的活力。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创造体制政策环境。

2.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不多,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机制不顺,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强化创新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我国如不能快速提高创新能力,将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和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更加被动。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抓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形成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技术产业遇到发达国家的强大压力,低端制造业又面临新兴经济体的激烈竞争。随着美欧等推进“再工业化”,我国一些领域现有生产能力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我国目前这种高度依赖低端加工组装、缺乏技术创新和品牌的产业体系已极不适应发展需要。迫切要求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着力构建与绿色发展、新能源、信息化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4.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中谋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我国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并逐步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土地供应日趋紧张,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强化,传统优势正在逐步削弱。迫切需要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三)加快形成“五个更多”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1.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特别是潜在消费需求大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国内外经验也表明,只有立足内需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我们必须尽快改变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增长格局,使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需持续扩大、民生不断改善的基础之上。

(责编:权娟、杨媚)


相关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