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刘 鹤
2013年01月09日09: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2.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严重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这种不合理产业结构,加大了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也制约着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

3.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国经济发展由于过度依赖要素数量投入,各项要素的技术含量不高,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贡献有限。必须改变靠拼资源、拼环境、拼劳动力赚取微薄利润的发展方式,促进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推动,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核心的新的增长动力。

4.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不仅单位产出资源、能源消耗居高不下,而且各种原因造成的浪费也相当严重。部分资源已高度依赖进口,能源资源供应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强化资源节约,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力争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更可持续的发展。

5.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不同区域间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生活条件以及居民收入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要加快消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公平配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实现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发展,与中国国情乃至世情相符合、相一致,是新发展方式的重要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导向性。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深刻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任何发展方式都是一种动力机制的塑造和利益分配体制的安排。好的体制机制,就会有好的发展方式;反过来,体制机制不顺,发展方式也很难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制状况影响利益分配格局,利益分配格局引导人们行为,人们的行为决定发展方式的取舍。如果没有体制机制上的重大突破,就不可能有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因此,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以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和战略制高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要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要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进一步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

(二)继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全面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促进产业升级、参与国际竞争、提升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消除各种制度性障碍,强化产权保护,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三)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这对于保持宏观经济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健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国家规划等多种政策工具相统一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宏观调控政策协调配合。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民生改善等调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避免顾此失彼。各项调控目标与政策手段之间要协调配合,财政、货币、投资、产业、土地等政策工具要科学统筹、综合运用,实现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在统一,避免政策工具之间相互矛盾和抵消,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四)加快改革财税体制

这项改革极为重要和迫切。必须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建立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体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收益分享制度。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全面改革资源税。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构建地方税体系。

(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命脉。必须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继续深入推进国家控股的大型金融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加快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推进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积极培育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稳步推进金融开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新变化,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和工作重点,从立足于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创新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增强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从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到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内在逻辑严密的完整体系。这是对中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总体部署,也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

(作者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

《紫光阁》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权娟、杨媚)


相关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