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广东共青团探路,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

顺德:在杏坛青年坊找回童真

2012年12月24日15: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恒仔的故事是杏坛青年坊(以下简称“青年坊”)的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个案。

  恒仔的妈妈已经过世,爸爸不知所踪,家里仅靠姐姐打工赚钱。恒仔16岁了,辍学在家,整天不出门,偶尔一次打开家门,也是跟一群不良青年出去混。有时候,邻居都能闻到这个家里传出的异味,“不打扫的味道”。居委会走访、劝解过,但效果不佳,便将这个个案转给杏坛青年坊。

  如何打开这个孤独孩子的心扉呢?社工将恒仔约到篮球场上,一场流汗运动后,坐在球场边聊起了天。交流中,社工知道恒仔喜欢做饭,便热情邀请他来青年坊的厨房做事。

  恒仔终于走出一个人的世界,每天坐着公交车从家里赶到青年坊。那时还是冬天,恒仔洗菜的手被冻得通红,社工们心疼他,他便摆摆手,说:“没事。”吃晚饭,社工们特地跟恒仔坐在一起,多跟他聊天。

  社工们经常鼓励恒仔。在青年坊工作了两个星期后,恒仔主动去找工作,成功进入附近的一家塑料厂,“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黄幸琪高兴地告诉记者。

  对问题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心理辅导和家庭关系指导等服务,促进青少年及家庭的健康成长,是黄幸琪所在的杏坛青年坊的主要工作之一。

  杏坛青年坊是团顺德区委积极引导、打造团属“青年根据地”的做法之一,作为“探路者”肩负期望:一是作为青年社会组织的孵化基地,吸引青年社会组织进驻,为他们提供场地;二是引领青年社会组织,依托青年坊,为社区青年和群众开展社会公益、义工服务、文化创意等活动,丰富社区青年生活,营造和谐社区氛围;三是依托青年坊深入社区青年,了解青年实际需求,掌握青年现状,为更好地服务青年提供参考。

  在“家门口”上完软陶课,“@SM-翠儿要坚强”第一时间发微博。虽然照片上的陶制小玩偶还有些东倒西歪,但她兴奋地写道:“今天(我在)青年坊很开心,好似找回了童真!”

  杏坛青年坊依托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与社工联合开展青少年服务。暑假期间,青年坊与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合作开办了一系列免费的兴趣课堂,有近千人次的青少年参与。

  另外,作为青年NGO培育营,杏坛青年坊引入13个青少年社团作为孵化对象,指导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和章程之余,还通过推介活动,筹措10万元的社会资源支持青年坊建设。

  黄幸琪的名片上印着“行政社工”,她既是一名工作了8个月的新团干,又是青年坊的社工。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因为基层工作的关系,她还是敏感地察觉到周围年轻人的想法:“很多人都有碎片时间,但寻找不到合适的服务平台。”

  黄幸琪这样理解枢纽型社会组织:“要做好整个镇的服务,仅靠几个社工,或者一个社会组织是很难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架设沟通桥梁,让各方资源在青年坊集聚,他们自然会跟进继续。”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