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学习贯彻十八大

承德乡镇干部下村自己带饭,至今八年 “小饭盒”改变了啥

记者  胡  果  王方杰  马国英  李增辉

2012年12月13日09: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乡镇干部,下乡常事,吃饭难事。

长期以来,干部下乡习惯“吃招待”,群众吃怕了,距离拉大了。河北承德以“管住嘴”为起点转作风,乡镇干部下村自带饭盒,至今八年,引发耐人寻味冲击波。

12月6日,冀北山区入冬最冷的一天。

一大早,从乡伙房领上小饭盒,跟着承德县岔沟乡农经站长范志军、财政所长高建国、民政所长王久凤,下村了。

先到9公里外下院村,核查村路进度,督促新农合缴费。检查过、交代完,赶去全乡最远的致和堂村。

12点多。村委会里找张桌子,拿出饭盒开餐。

饭盒分三层:米饭、炒土豆丝、咸菜。

“还热乎着呢。”看王久凤捅炉子,高建国说。

致和堂村村委会主任胡秀恩,一旁忙活自个的事——“习惯了,打2004年起就这样。”

“小饭盒”咋出炉的

“招待饭吃下去,干部在农村的形象就没了”

干部下乡自带小饭盒,村里“零招待”,禁止下饭馆。

岔沟乡这个做法是从2004年开始的。

“以前,一听干部进村心里就扑腾。”致和堂村卸任老支书张大同说,“主要为管饭。管吧,应付不起,不管吧,还到乡里办事不?”

一个乡干部来,几个村干部陪,再整点酒,哪顿下来也得五六十块。“听着不多,搁咱穷山沟就不少。”

张大同1984年起当村干部。村集体经济一分没有,可哪年招待费都得四五千块钱,1985年村里办电,一下子整到9000多。

其实有时就是烫块豆腐,可老百姓看着,还是觉得你在吃吃喝喝。加上有的村干部吃一顿报三顿,群众议论就多了。

岔沟乡14个行政村,2002年招待费近10万元。白庙子村穷,给村小卖部烟酒“白条”打了6000多,还赊欠加工户600多斤豆腐,不得已,村部4间房抵了债。

“招待饭吃下去,干部在农村的形象就没了!”致和堂村老党员王朋说。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要求减轻农民负担。唐民在岔沟当书记,6月份,听说隔壁高寺台镇出了个新招,干部下乡自带饭盒,赶紧带人去看。

“回来一合计,觉得这事不赖,岔沟也能搞。”

乡机关四十六七个人,买回50个保温饭盒。干部下乡,告乡伙房备好饭,交上3块钱,走时用提兜装着带上。

“小饭盒”为何一带八年

“转作风靠制度。制度硬了,才有生命”

这一带就是八年。

2004年到2012年,乡党委书记换了三茬,“小饭盒”始终没变。

一开始挺难。

“这是闹啥呢?上下咋团结?”村干部急了。

乡干部也别扭。

“有回带队办完公,我掏钱,聚个餐,心想反正没吃老百姓。没想到给唐书记知道了,说,你下饭馆,群众知道是你自个花的钱吗?”乡计生办主任刘树回忆,“书记又说,都这么着,制度不就成摆设了?”

制度硬了,才有生命。

八年来,岔沟14个村,没一分钱行政招待费。乡纪委、乡农经站检查,结果上墙,今年起,加上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乡干部违规呢?头回谈话,二回通报,三回处分。餐费退回,再罚20元。

时间推移,“小饭盒”在完善。路好了,乡里去年买了辆长安面包车,远村办公,统一送去,完事接走,能回乡吃饭尽量回乡。

乡干部下村自己带饭,上面来人,咋吃饭?

“一律乡伙房就餐,每人20块钱标准。乡主管领导填写招待审批卡,日期、人数、事由都清楚,书记和我签字同意。”岔沟乡乡长刘守连说。

“照我说制度就是个习惯。过去吃惯了嘴,现在自己管饭,慢慢也习惯起来,习惯成自然,这制度就维护下来了。”乡武装部长张支骞说。

岔沟乡“小饭盒”一带八年,还有啥深层原因?

“关键咱不孤立。这些年,农村工作遇到新问题,干部作风咋转变,干群关系咋密切,不是我一个乡在思谋,大伙儿都想突破。”

在岔沟乡党委书记徐树权看来,小饭盒,说到底是时代的产物。

“当年咱学来的小饭盒,回头又带动了周围,承德县23个乡镇,基本都推开了,这就是个气候。有了这个气候,基层那点创新,才能持久。”

 

下一页
(责编:权娟、杨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