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样改进工作作风
石柱枫木乡温暖送到心坎上
贫困户“晒心愿” 政府照单配送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枫木乡风竹村83岁的土家大爷谭斯华怎么也没想到,3天前,他把自己想得到一床电热毯的要求反映给上门征求意见的乡党委书记岳良华,12月9日,村干部就代表乡政府把一床崭新的电热毯送到他的手中。谭大爷感动地说:“乡里干部想得真周到,今后晚上睡觉就暖和多了。”
元旦、春节又要到来了,各级政府部门节前开展送温暖活动,给慰问对象送一桶菜油、一袋大米成为了一种“格式化”做法。枫木乡党委、政府在今年送温暖活动中决定变一变,先组织政府部门职工和村组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征求慰问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再根据贫困户需求,把最需要的礼物送到他们手中。
“以往每到年底,各个部门都是根据各自掌握的情况来慰问贫困家庭,这使得有的贫困家庭能感受到一次又一次‘温暖’,而有的贫困家庭则只能‘干瞪眼’。”双塘村村民胡万华说,今年不同了,乡上在开展送温暖活动前首先组织调查摸底,不仅把温暖送到真正的贫困户,而且根据贫困户需要,要么送技术,要么送资金,要么送政策法规,所送的“温暖”都很管用。
截至目前,该乡已确定送温暖对象428户,根据不同的需求正在积极为他们送法律援助、送农业技术、送资金或送寒衣、送粮食等。“点菜式”送温暖让土家山寨暖融融的。(特约通讯员 谭华祥)
政府精简会议 公司增加效益
海归企业家称赞新规为其松绑
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八条新规改进工作作风,引发了各界的强烈反响。记者获悉,连日来,八条新规的出台,更是得到了重庆海归企业家的一致称赞。
“我正想和你分享喜悦,八条新规可让我省钱了!”得知本报记者要采访,经营两家服务外包公司的海归企业家王兴才兴奋得不得了。原来,他公司所在的区为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取消了原定于明年初举办的服务外包论坛。这一举措,让王兴才节约了20万元。
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徐跃经营着多个服装品牌。身为党员的他也常常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最近,我参加了几个政府部门的会,领导讲了半天,差不多都是车轱辘话,都没新意,大家也记不住。”徐跃说,虽然觉得这样的会没什么价值和营养,但他却不敢不去。
“现在好了,中央政治局提倡改进工作作风,提倡讲短话、开短会、发短文,我以后的参会时间也少了,工作的效率也更高了。”徐跃说。
在南非经商的重庆人徐有强则表示,一些会议打着“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搭建平台”的旗号,但事实上,对于企业来讲,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他看来,能够比企业家看得远、想得多的政府官员并不多,长期在市场上打拼的老板们,才是最了解市场的情况。“与其花大量时间去政府开会,还不如为企业家松绑,让他们能静下心来办好自己的企业。”徐有强说。(记者 陈钧 实习生 王兴杨)
短评
让农业“烂尾楼” 少些再少些
张军兴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提出,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但在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在谋一方发展时,并没有认真调查研究,有的甚至搞起了“拍脑门”决策,致使危害农民利益的事时有发生。
比如,某地种植龙眼十年无果,村民们囊中羞涩。今年有农业专家在当地调研后指出,此地气候根本不适合种植龙眼!当初大面积推广龙眼种植时,有关部门有没有做过调查研究?有没有进行过科学论证?
30万亩、50万只、100万株……近年来,这些牛气冲天的数字在各种会议与宣传资料中频频亮相,然而紧随这些数字的,往往是大量的农业“烂尾楼”:如脐橙滞销、蔬菜烂地、鸡蛋发臭等。在畸形政绩观的“诱导”下,当前,仍有一些地方在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养殖数量,动辄上十万亩、上千万只,等出现问题时,“埋单”的往往又是农民!
“农业产业的科学发展,不是鼓动农民种上就完事大吉,产业规模适度、市场供求适当、配套服务完善等因素缺一不可,否则产业不但难以做大做强,反而容易成为农业‘烂尾楼’。”学习完“八项规定”,一名在农村摸爬滚打了20余年的老农技员感叹,希望“实干兴邦”在祖国大地开花,让农业“烂尾楼”少些、再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