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演讲实录:北大文化与北大精神

2012年12月10日15:01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从上世纪50年代,马寅初老校长在面对不合理的批判时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绝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到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学者在社会主义股份制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勇敢无畏的探索,都充分体现了北大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鼓励人们自由探索、勇开新风的精神传统。

如果说“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确立了北大海纳百川的精神品质,那么,北大综合、多元、均衡的学科结构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精神品质。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在北大,一个院系或许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院系;但却似乎没有一个院系敢说自己是北大最好的院系。这充分反映了北大学科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作为一定观念意义上的文化,都一定是社会事实、社会基础的反映。北大学科结构的这种特点,使北大文化不像有的学校那样,由一个或某几个学科占据强势的主导地位。因此,北大的院系之间、学科之间、师生之间必须学会互相尊重和包容,平等交流和对话。这也是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一直延续着海纳百川的精神品质的重要原因。

第四,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有着与时俱新的特质。

纵观北大的诞生、成长和发展,都与改革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同样地,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也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常为新的体系,具有与时俱新的重要品质。

今天,一些人对北大精神传统提出了质疑。有人说,北大文化蜕化了,北大精神失落了。那么,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究竟是封闭僵化了、蜕化失落了?还是与时俱新、生机盎然?这是北大文化建设中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

我们应当承认目前北大的确存在一些与北大优秀文化传统不相符、不相称的现象,并出现了极少数“害群之马”。同时,北大文化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但我们一定要看到,北大文化的主流是好的,北大师生整体精神风貌是昂扬向上、充满朝气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传统在北大生生不息、不断发展,每一种精神都有许多生动的事例,有力的证明。

以爱国精神为例,近年来,许多北大毕业生自愿去西部、基层、农村就业。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学校毕业生赴西部、农村、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总人数就将近800人,涌现出一批扎根西部、奉献基层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如“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莫锋,光荣当选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的村官陈丽娟,主动放弃读博和在北京大医院工作的机会,而选择了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担任住院医师的朱兴旺,等等。

以进步精神为例,近年来,学校在师资人事制度、学科建设、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重要改革,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不断取得显著成绩。从2002年至2012年,北大进入世界前百分之一的学科从4个增加到18个,居国内首位。今年六月,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又制定了率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进而走在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宏伟目标。这些都充分说明,北大人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永不自满,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卓越,追求一流。

以民主精神为例,近年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民主精神在北大得到了很好的坚持、贯彻和发展。对于一所大学来讲,民主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的学术民主精神。在北大,学术民主主要体现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传统。今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在北大得到了认真贯彻。学校始终坚持中央提出的“学术探索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的原则,在学术研究、学术探索、学术思考上不设定任何框框,不禁止任何实事求是的独立的正常的学术研究,提倡一切认真负责、言之有据、理性平和的学术表达,保护正常的学术争论和争鸣。当然,学校也会坚决制止和反对不负责任、不计社会影响的公开言论,这并不是违背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恰恰是从根本上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

进一步来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在今天的北大不仅得到了坚持,更得到了极大发展。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的根基是一种互相尊重和宽容的精神。胡适先生曾讲:“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这些都是非常深刻的道理。当然,毫无原则的宽容和容忍也是不应当的,对于践踏基本社会正义和人类良知的行为,一定要坚决反对和斗争。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在现实生活中,宽容精神总是比不宽容更为难得。1993年,世界宗教大会从各国文化经典中找到了一条最基本的伦理共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原则,就是充分表达了人类应当互相宽容、互相尊重的精神。

与此相对照,今天的北大的确是极大地发展了作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根基的互相尊重和宽容的精神。比如,在今天的北大,对于卫生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司法改革等重要问题,都有不同观点和热烈争论,但这种分歧和争论,多数都是正常的学术探讨,对于帮助党和政府科学决策、防止政策的片面性起到了有益作用,也没有影响教师之间的团结。又比如,北京大学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北京论坛,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倡导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所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充分反映了北大人提倡互相尊重和宽容精神的实践,已经从一所学校的内部,走向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再比如,这次党的十八大正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北京大学自2009年起就与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了连续四届贵阳生态文明会议,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实际上也是把相互尊重的精神,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拓展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事例,无疑都是今天的北大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极大发展。

以科学精神为例,近年来,北京大学着力推进师德、学风、学术道德规范建设,成效显著。进一步形成了潜心育人、严谨治学的风气,涌现出王选、孟二冬、姜伯驹三个全国性师德典范和一大批先进典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迄今18位得主中,有8位是北大教师或校友;2011年“两院”院士评选,北大有6人当选,是当选人数最多的高校;截至2011年,北京大学已有36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居高校首位,体现出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最近一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北大获奖成果总数达59项,高出第二名27项。

总之,我们一定要把传承和发展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在传承和发展大学精神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强文化自信,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

(责编:乔业琼、权娟)


相关专题
· 学校党建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