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传播党的声音的忠诚使者——记天津河西区基层形势政策宣讲员史国玮

胡凌云 张晖
2012年12月10日13:36   来源:天津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用功宣讲,讲到点上才能印在百姓心里

  如何理直气壮地讲好大道理,把原则的、抽象的、宏观的理论问题讲充分、讲透彻、讲明白,是史国玮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多年来,史国玮经过不懈努力和实践,摸索出了“学习积累——走访调研——搜集资料——总结提炼——领会背诵”一整套宣讲思路和方法,形成了“大政方针本地化、主流理论大众化、严肃问题通俗化、宣讲形式多样化”的宣讲模式和特色,使他的宣讲有理有据、有声有色,真正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史国玮深知,宣讲要想让大家爱听、想听、管用,就应该首先做到自己真学、真懂、真信,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理论联系实际地讲、因地制宜地讲、深入浅出地讲、情理交融地讲,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因此,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近乎苛刻的硬规矩——讲课不拿稿。

  宣讲会上,他从不带讲稿,有时只带几张简单的卡片或一两页纸的提纲。他始终直视听众,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一个个生动故事、一位位典型人物、一组组准确数据,大到国际国内形势、小到百姓生活,无不信手拈来,令人口服心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精彩宣讲的背后,都凝结着史国玮的心血和汗水,为此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为准备好一次宣讲课,他都要反复斟酌打磨稿子的结构、内容、语言、事例,然后一字一句反复理解,直至背下来。“年岁不饶人,背稿是很困难,但是我感觉这样的宣讲效果会更好,不管多苦多累,我都想方设法把宣讲内容尽量背下来,这样才能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他坚定地说。

  “要想讲到点上,必须导向正确、观点明确、例证准确。”为了精心讲好每一课,他首先做的一门“功课”就是大量搜集材料,进行学习积累。他每天将《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学习活页文选》、《时事报告》等报纸杂志的内容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国内外大事、市情区情、重要理论文章、鲜活实例等分门别类地剪辑粘贴成册,随时随地翻看学习。每次新闻节目一开始,他都会准备好纸和笔,以备随时进行记录。他还坚持上网搜集学习材料,虽然用起电脑来比较吃力,但是看到有用的资料,他还是坚持立刻用笔记下来,有时一抄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吃饭催他好几遍,他都舍不得离开电脑。

  日常生活、走亲访友,随时随地都成为他的“信息源”。有时,老伴特意为他安排些休息活动的时间,就拉着他去朋友、亲戚家串门。可是每到一家,和大家打完招呼,史国玮就看准了报纸和电脑的位置,一声不响地直到把自己想要的资料“搜刮”到手为止。他的亲戚朋友每次看到他来了,直接就把家里有的报纸杂志全搬到他面前,任他选、任他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搜集整理的资料有整整四五箱子,家里堆起了“书山”、“稿山”,他的房间也基本上无法立足,而这些,恰恰是史国玮最引为自豪的财富。

  他还坚持每周参加体院北老干部理论学习小组的学习。他是这个平均年龄80岁的理论学习组里最小的成员,并被选为副组长,在这里他和老同志们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分享宣讲心得、共享宣讲素材,每个宣讲专题都在这里进行第一次试讲,听取老同志意见。同是这个学习小组和区宣讲团成员的魏乃生感慨地说:“国玮在我们这个小组是个‘年轻人’,每次来了都积极主动为大家服务,他每次的宣讲课也都让大家先听听,给他把把关,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们这些老同志都很佩服。”

  除了学习,他还坚持在每次宣讲前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了能给河西区教育局举办的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班宣讲好,他就带着问题走访了7所中小学幼儿园。由于学校安保要求比较严格,有时他就在保安室与学校负责同志进行交流。在一所幼儿园,他曾隔着护栏与园长长谈一个多小时……虽然有时候调研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但史国玮都不在意,总会想办法达到调研目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长年累月的积淀,让他有了融会贯通、求新求变的能力,更有了来者不拒、有求必应的底气。史国玮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有时候基层宣讲就像是做‘翻译’,要先把外语翻译成中文,中文再转化为方言,老百姓自然就明白了。”面对机关干部,他谈大局、讲大事;面对社区居民,他讲决策部署、讲身边变化;面对年轻人,他能引用网络时尚语言;面对老年人,他能抚今追昔……场上场下总能迅速融成一片,产生情感共鸣。建党90周年之际,为了宣讲好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史国玮光《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天津市党史》等党史资料就通读十几本。在市妇联宣讲时,他还专门翻阅了《中国妇女百年运动史》等书籍,笔记达上百页。给天津港讲课时,他结合天津港发展实际,整理了近6万字的资料,用掉了十几个笔芯。宣讲结束后,有的同志握着史老的手说:“您讲得太精彩了,从党的一大到十七大,每次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题、意义、重要事件、人物及细节,都讲得清清楚楚,还特别准确。听了以后我们更感觉到我们党奋斗历程的艰辛和我们党的光荣伟大。”党的十八大闭幕的第三天,河西区的60多名环卫工人代表聆听了他的宣讲。讲课前,他专门走访了正在工作的环卫工人,讲课中,他与每位来听课的工人一一握手,表达对他们的感谢,有针对性地宣讲了十八大报告中的“三农”问题。结束前,伴着《越来越好》欢快的旋律,他和环卫工人们一同高歌,大家都感觉心里热乎乎的。

  越秀路街宣传科长王燕说:“史老通过互动交流、图片展示、歌曲传唱等方式,让宣传变得更加通俗生动,信息量非常大,节省了我们大量学习消化的时间。”

  用情宣讲,经风沐雨映衬人生价值

  “我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这样我的宣讲别人才信服。”

  史国玮已经把宣讲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他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去影响和带动基层党员群众,在心灵交汇中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充分利用河西区政协特邀委员和区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等身份,尽可能多地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社情民意,使宣讲更接近群众。宣讲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期间,为了让基层群众更多地了解党代会中提出的“关注和解决民计民生”等相关问题,他专程到文化中心、北宁公园、保障房建设等几十个“民心工程”项目现场,边调查走访边记录,还用自己的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现场图片,在宣讲时一一播放给大家看,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在民心工程建设中的务实举措,将一个大气洋气、清新靓丽的美丽天津展示给社区群众。下瓦房街东舍宅社区居民康胜利说:“在天津生活了这么多年,还真不知道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现在家乡的变化真是太大了,特别感谢史老能将这些好消息告诉我们,特别感谢市委、市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的实事好事,作为天津人,真是太自豪了。”

  饱含真情,做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是史国玮的追求。一次,他了解到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后迟迟没有开放,群众有意见,他便直接去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及时向社区居民做了反馈和沟通,赢得了大家的理解,也促使了该中心尽早开放。业余时间,他除了支持老伴的楼栋长工作外,自己还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发挥一名老党员的作用。河西区宣讲团团长于荣清感慨地说:“史老已经把宣讲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达到了一种高尚的境界,他就像‘信号源’,给全社会传递着正能量,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人到无求品自高。他宣讲从来不计报酬,虽然身体不是很好,还经常自己骑车或坐公交车去搞宣讲。2000年,他就被查出了严重的神经根性颈椎病,身体多次发出警告。最厉害的是2008年10月4日那天,正忙着外出调研的史国玮突然晕倒在路边,被人送到了医院,医生要求他立即手术,但那段时间他因为忙于宣讲,坚持要保守治疗。住院期间,他还叫着老同志、老朋友来医院交流宣讲思路、研讨讲稿,亲朋好友怎么劝都阻止不了他。他的爱人鄢世荣心疼地说:“他只要忙起来,什么病都忘了,不管不顾,我们一家人都特别担心。”一次,南开区嘉陵道街有一名基层宣讲员慕名想来河西区听他的课,但史国玮在和这名宣讲员的电话沟通中得知其身患重病,他就自己用了2个小时,转了3次公交车,辗转找到这名宣讲员,和他交流了1个多小时,并约定好在这个宣讲员的社区进行一次宣讲活动。

  60多个专题、上千册图书资料、65万字的宣讲提纲、200多个调研单位、360场讲座、2万多人次的受众,记录着这位退休老共产党员的精彩足迹。

  我们祝愿他永葆青春、健康幸福。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