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黨建信息

上海浦東:把各方供需拉到一個平台上【3】

2017年03月13日09: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引領社會治理創新

區域化黨建是新形勢下推進黨建引領下的社會治理創新的一項重要探索。究其意義所在,是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一提起黨建,大家總覺得是一件很虛的事,但實際上黨建工作的內容非常豐富多彩。”從事黨建工作多年的唐鎮社區黨建服務中心副主任顧敏說。

入選6個2016年區域化黨建工作特色項目的“幸福講‘唐’”,通過整合區域內多方資源,挖掘身邊典型,針對基層單位、社區居民的不同需求,以開展講座的形式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這個脫胎於唐鎮“相聚28”陽光講壇活動的項目,在8年多的“成長”過程中充滿故事。

今年70歲的嚴國芳是個有著51年黨齡的老黨員,過去14年來義務為民理發超2萬余人次,還為很多老人上門服務。她的另一個身份,是“幸福講‘唐’”的講師團成員。47歲拿到大專文憑的她,如今的理想是“當好一名宣傳員”。嚴國芳常從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出發,為基層黨支部傳授黨務知識和工作經驗。“幸福講‘唐’為我提供了活到老、學到老的平台,更是我更新知識的寶地。”她說。

“80后”姑娘蔡燕華曾是一名學生黨員,一次參與社區“相聚28”陽光講壇活動的契機,改變了她對職業的定位。畢業以后,她加入“有志青年”隊伍,回到農村工作,如今已經是一名居委主任。她說:“講‘唐’的指引,讓我們走進下一站幸福。”

“隻要把黨建工作做好了,再難的問題也不再是問題。”在顧敏看來,把黨建工作做實就是生產力。正如“幸福講‘唐’”就在於讓大家感受“幸福”,通過一系列教育培訓活動為大家“制造”出服務社區、服務群眾的源動力。

事實上,區域化黨建正是新形勢下推進黨建引領下的社會治理創新的一項重要探索。從一些區域化黨建特色項目中可窺一斑。

起源於2014年的“滬東微心願”三年來累計圓夢722個“微心願”。它不是傳統的訪貧問苦、節日幫困慰問,而是運用“互聯網+”思維,利用微信等新媒體手段連接起黨群、社群關系的兩頭,拾遺“民生”需求角落,在補充完善黨委、政府常規救助幫扶工作的同時,更讓其成為社會治理的新平台。

洋涇社區黨校為近3000名黨員發放“黨員學習卡”,除了聽黨課以外,參與志願者活動也能累計積分,兌換相應的社區服務或物品,還能登上榮譽“紅榜”。“一份小小紀念品,是組織對我的認可。放在家裡看到了就覺得開心。”擔任小區老年活動室志願者6年的時阿姨笑著說,這份開心為“時阿姨”們參與社區自治注入更多能量。

去年,市委下發了“1+6”文件,今年,區委制定了“1+24”項改革措施,把區域化黨建作為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徑。

區委組織部的一份工作總結中提到,浦東的工作體量大、任務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浦東區域內,集聚著大量的駐區單位資源,各個街鎮、開發區要善於運用區域化黨建的方式,推動駐區單位將文化、教育、體育等各類設施、各類資源向社區開放,讓群眾生活更便利,讓群眾從區域化黨建當中得益,真正實現區域資源為社會治理所用、社會治理成果為群眾所享。

上一頁
(責編:高巍、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