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豐碑,矗立在太行山上——追記共產黨員、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3】

記者王洪峰、孫鐵翔、王昆

2016年06月21日14:43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豐碑,矗立在太行山上——追記共產黨員、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

李保國(中)在河北省阜平縣槐樹庄鄉指導山區開發(2013年3月7日攝)。新華社發

了解李保國的人都知道,他有三個“家”——一個是河北農大家屬院、一個是太行山裡的幫扶基地、一個是他那輛越野車。

這些年,李保國每年有200多天、行車4萬多公裡奔波在田間地頭,河北農大家屬院裡那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反倒成了臨時落腳的地方。

妻子郭素萍說:“他就是這麼個人,天天惦記著太行山的事兒,心裡就是裝不下自己和家人。”

有人說,李保國運氣好,干啥成啥。他卻說:“沒有基層黨組織和群眾的支持和幫助,我能有山、水、林、田、路?是黨和人民成就了我。”

卻不知,為了每一項技術成果、每一個致富項目,李保國付出了怎樣的辛勞。

當年為了工作方便,李保國硬是將剛滿4歲的兒子和丈母娘接到了山溝溝裡生活。一家四口就住在一間房子裡,孩子由老人照顧。

記得有一次,河北農大的領導去山裡看他們,走的時候,兒子爬上了人家的車,死活不下來,哭著喊著說要回保定,想上幼兒園。

“沒辦法,我隻好硬把孩子拽了下來。”郭素萍說,她先后兩次做手術,李保國都在山上,手術通知單都是她同事代簽的字。

30多年來,在外奔波已經成為李保國的常態。一次,出差回來的他一把抱起孫子親了親,不料剛學會說話的孫子問他:“你是我爺爺嗎?”

在別人眼裡,李保國好像從來不知道累,甚至對自己和家人有些不近人情。隻有他的妻子和山裡的果農知道,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到了工作上。

因為常年高強度工作,1998年李保國患上了重度糖尿病。2007年,他被診斷為重度疲勞性冠心病,血管彌漫性堵塞,已無法進行常規支架或搭橋手術,隻能多休息、保守治療。

同事和學生經常勸他多歇歇,去醫院看看,李保國卻總推托說“沒時間”。

學生手中一張密密麻麻的日程表,這樣記錄著李保國最后的日子——

4月1日,邢台—南和﹔4月2日,邢台—前南峪﹔4月3日,邢台—南和﹔4月4日,邢台—保定……4月8日,順平—保定﹔4月9日,石家庄—保定……

“下周一、二在校給本科生上課,周三去青龍,周四去灤縣……”4月9日傍晚,李保國像平常一樣,在回保定的路上跟妻子說著下周的安排。

回到保定時,天已經黑了。吃完晚飯,李保國又開始一個個往外打電話問情況、談項目。等到休息時,已經是深夜了。

4月10日凌晨,李保國心臟病突發,再也沒能醒過來。

在別人眼裡,他每天都有辦不完的事,幫不完的人,他的確太“累”了——

在去世前的這4個多月時間裡,李保國在家的時間總共不到10天。就連春節,也只是休息了一天,他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歲月裡,他的足跡依舊遍布太行大地……

斯人已逝,悠思長存。一個多月來,太行山區百姓用各種方式自發紀念緬懷李保國,成百上千的老百姓千裡迢迢、扶老攜幼,為他送行。崗底、前南峪等村的村民紛紛請求,將他們李教授的骨灰安放在自己的果園裡,陪伴、激勵他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了卻百姓脫貧事,留得生前身后名。

在太行山百姓心裡,他們的李教授沒有走!那一個個高科技含量的水果品牌,那一片片高產優質的果園,那一座座滿目蒼翠的山崗,滿浸著李保國的青春、智慧和汗水,誰說不是一座座無言的不朽豐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