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上允鎮黨委副書記李學強的最后一篇“民情日記”定格在2013年12月11日,內容是為翁板村開挖建設平整籃球場、陀螺場、文化活動場的經費結算及67噸水泥的分配情況。這些也是他第二天要跟翁板村的村干部一起開群眾會商量的內容。但是,他卻沒能來得及去做。由於積勞成疾,搶救無效,李學強的生命定格在2013年12月11日21時15分,享年59歲。
 

駐村指導員李學強:群眾的“好親戚” 


【視頻】 李學強——我跟老鄉做“親戚” 

  “和村民住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

  “戴著草帽,穿著膠鞋,扛著鋤頭,拿著鐮刀,乍眼看去,他活脫脫像個地道老農民。”

  這是李學強給翁板村村主任鮑海明留下的第一印象,“他到村裡,說我姓鮑,他媳婦也姓鮑,讓我叫他姐夫。”由於兩人年齡差了一個輩分,鮑海明還是習慣喊李學強“姑爹”。

  一天一個組,半個來月鮑海明騎著摩托車帶著“姑爹”李學強走遍了翁板村全部16個村民小組。【詳情】
  “百姓的事,都是我們的事”

  李學強如果還健在,今年12月份他將年滿60歲退休。

  普洱電信分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王群告訴記者,去世前一個月,他通知李學強回來交相關材料,要為其辦退休手續。“當時我還對他說,你身體不好,就不要去了,他說沒什麼問題,要接著干,一塊磚、一片瓦,對村民來說也很重要。”

  他曾對村干部說:“百姓的事,事無巨細,都是我們的事”。【詳情】

 

佤族拉祜族群眾的“好親戚”

  李學強總是很忙。他幫村民挖地、種玉米、打谷子,教他們腌咸菜、種蔬菜。每次從思茅的家裡回到翁板村,他都要帶上大包小包吃的,直到現在他帶給鮑海明父母家的面條都還沒有吃完。在翁板村村民看來,李學強就是他們的好親戚。
  翁板村委會二樓文化室,是李學強在翁板村的住所,他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早晨,他早早起來做早點。鮑海明回憶道:“自從姑爹來了以后,我們就不用操心早點了。”

  李學強給翁板村帶來的變化遠不止這些。在他的民情日記上,夾了一張剪報,內容是“建設具有邊疆民族特色的新農村”。為新農村建設,他腳踏實地奔忙著。

  •   
為群眾服務永遠在路上

  李學強說干就干。他先在村委會旁挖了一畝多地,帶頭干了起來。“他先在自己的試驗地上種植看效果,然后再向村民推廣,帶動村裡的產業調整。”鮑海明說:“3年前,翁板村的人均收入僅1000多元,我准備出去打工。在與李學強的交流中我改變了想法,決定留下來好好干。現在,村民人均收入達3000多元了。”
  普洱市電信分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王群告訴記者,李學強去世前一個月,他通知李學強回來交相關材料,要為其辦退休手續。“當時我還對他說,你身體不好就不要去了。他說他沒什麼問題,還要接著干。”

李學強與翁板村的情緣

  “他不是僅僅在稱呼上套套近乎,他真的把我們當親人一樣看待。”翁板村許多群眾去過李學強位於普洱市區的家裡做客。下翁板村民小組的羅小保患了精神疾病,治療藥物不能間斷,藥費又比較貴,而且要去普洱市區才能買到,跑一趟十分不易。李學強就幫著買藥送到他家裡。而如果有村民生病去普洱市區住院看病,李學強總是會讓自己的妻子去醫院看望、幫忙。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李學強,和農民有著特殊的感情。到翁板村以后,他每天早上6點多就起床,掃地、喂雞,還為村干部煮早點,挖菜地、撒豌豆,帶頭為村民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