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他圖個“民心”
聽到海河的死訊,復興村71歲的陳慶豐幾天吃不下飯,這個曾參加過中印自衛反擊戰的戰斗英雄動情地說:“他就是民心代言人,‘搶救’了干部的形象,是我的偶像!如果多一些海河這樣的好干部,咱國家還怕啥?”
老人至今難忘於海河當鎮書記時騎著自己的摩托來村裡抗旱和組織秋收的場景:中午飯也顧不上吃,挑著水桶就跟大伙一起上河套拉水。他總說多澆一碗水就多打一口糧,肩膀磨得紫青﹔秋天四輪車進不了地,他就組織機關干部一起下地扛糧,地頭離村最近的也有1公裡,50多斤的麻袋他扛起來跑十幾個來回一點不含糊。
“農民有事就能找到他,過去找鎮干部比找‘扒皮爺’(人參)還難!”陳慶豐說,他這人身正,把身邊的風氣也給帶好了,民心就順了。七星泡鎮工作人員馬立三忘不了老於調職時,鎮機關干部和聞訊趕來的農民自發堵門時的一幕:“大伙舍不得他,這麼多年先后6任書記,隻有他那個時候有這樣的場面!你能感受到那種正能量!”
老上訪戶劉偉平買下了縣城花店所有的花,隻為送老於最后一程。“海河跟你掏心窩,就算是塊冰,也能給你焐化了。”劉偉平因土地糾紛上訪十幾年,沒想到在老於這解開了“疙瘩”。“他這人身上有種親切感,是真心聽你把苦倒完,而且真想、真能幫你解決問題,不是推、拖,大伙心氣也就順了。”
“歲數大的就是我父母,小的是我孩子,年齡差不多的就是我兄弟姊妹。假如我父母、兄弟姊妹有了委屈上訪,遭到推諉、慢待,你說是啥滋味?將心比心呀!”老於接訪常常連午飯都吃不上,冰冷的接訪室一坐就是一天生生凍成了膿性關節炎,為了幫農民解決實際問題,較真的他甚至不惜得罪同事、領導。
“老百姓無依無靠、無能為力,他找你因為還信任黨的干部,如果連上訪都懶得上了,人心也就散了。”老於“當官”不圖啥,卻在意這份“民心”。
望著海河的遺照,毛淑香說,老於生前唯一的“奢望”,就是死后能在遺體上蓋上一面黨旗。老於是個“三心二意”的好干部,他重“良心、公心、民心”,他重“情誼、正義”,他配得上這面旗幟,也擔得起這份責任。
生當如海河,反哺跪乳﹔死亦如海河,民心千古。(新華網北京4月21日電 記者鄒大鵬、林暉、辛林霞)
相關專題 |
· 於海河:你是人間四月天 · 致敬基層好干部 |